現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痴男怨女為愛殉情的橋段,例如羅密歐為朱麗葉殉情、祝英台為梁山伯殉情、阿紫為為喬峰殉情等,場面感人至深,不僅讓觀眾涕淚橫流。但是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殉葬都是出於自願的,例如皇帝去世後,就要求妃子宮女等為其殉葬,所以這種殉葬制度被稱為封建社會的陋習。另外,古代陪葬許多嬪妃的屍骨非常奇怪,雙腿處於一種掰開的姿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活人殉葬制度,源自於六千多年前的奴隸社會早期,當時的社會剛剛出現階級分化,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進而誕生了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就在此時誕生。
當權者為了滿足自己死後的"
慾望",將奴隸、戰俘當作殉葬品,希望在死後也能延續生前的權力和地位。君王死後會把君王生前所享用的一切物品,都送到墳墓中去,其中就包括奴隸、戰俘和妃子。考古工作者從已經發掘的古墓中發現,殷墟侯家莊商王大墓中有一百六十四具殉葬者的骸骨,商王妃婦好墓有十六人殉葬,曾侯乙墓有二十一具殉葬者的屍骸,且其全部為年輕女子。
活人殉葬制度在秦始皇死後又迎來一次高峰,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雖然執迷於尋找長生不老之術,但他同時也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於修建自己的陵墓。始皇去世後,秦二世下令"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後世估算包括工匠在內的殉葬者有數十萬人之多,達到歷史之最。

直到兩漢之後,才有所收斂。不埋活人,便用木俑、陶俑代替。從此以後,以活人殉葬的做法就極為罕見了。改變了令人詬病的活人殉葬制度。漢宣帝時期,仍舊有地方王族保留著古老的人殉思想,趙繆王劉元就逼迫其奴婢一十六人為其陪葬,漢宣帝為了防止其他的王爺們效仿,於是剝奪了他的封地。其次,當時的少數民族有些還保有這種習俗,南越王的墓中就出現了十幾人的殉葬者。除此之外漢朝就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活人殉葬現象了。

從漢朝到宋朝的一千多年間,雖然官方禁止活人殉葬,但卻未能完全杜絕,民間偶有這種現象的發生。直到元朝建立,殉葬制度在蒙古統治者的推動下再度興起,而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很大程度上也繼承了元朝對殉葬的態度。恢復之前一直被廢除的活人殉葬制度在朱元璋死後,更是有多達四十位妃子為其殉葬。
此後的各位明朝皇帝,包括明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景泰帝朱祁鈺和各位王爺們都紛紛沿用此制度,活人殉葬在明朝成為了皇族的一種風潮。最後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去世前,才因為不忍而將此制度廢除。英宗朱祁鎮是公認的沒有建樹的皇帝。可到他臨終時,卻作出一個決定。從他開始,廢除人殉制度。他的繼任皇帝明憲宗在臨終前也再一次強調不要殉葬,以表達對先帝決定的尊重。這兩代皇帝的堅持執行,終於給明以來的人殉制度畫上了句號。
但實際上,這一制度到清朝卻沒有真正絕跡。清朝著名的殉葬事件發生在清太祖努爾哈赤身上。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病死,令大妃阿巴亥殉葬,「俟吾終,必令殉之」。阿巴亥為了保全幾個兒子,盛裝自盡,年僅37歲。實際上,除了阿巴亥以外,努爾哈赤生前的4位宮女也一塊殉葬了。
清太宗皇太極死後,其妃敦達里、安達里殉葬;世祖福臨死後,其妃楝鄂氏、傅達里從殉;睿親王多爾袞死後,侍女吳爾庫尼從殉。這說明清初皇室的人殉制曾經非常盛行。
一直到康熙年間,御史朱斐上奏稱:「夫以主命責問奴僕,或畏威而不敢不從,或懷德而不忍不從,二者俱不可為訓。且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有。」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正式下詔,明令禁止奴僕隨主人殉葬。從此,帝王死後的殉葬制才真正退出了歷史舞台。
可以這麼說,在歷史上,殉葬制度基本上都是和妃子生命綁定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妃子們無論有多麼光鮮亮麗,也無論受到多少的寵愛,一旦皇帝駕崩,等待她們就是恐怖的殉葬。

那麼被選擇殉葬的妃子們有機會逃脫這一命運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是皇帝生前挑選的,那麼就相當於是列入了聖旨,成為了不可抗拒的命令,不會給你任何的申訴的機會和反抗的借口。
有的記載里甚至還會宣揚為先帝殉葬是一種榮耀這種說法,可見在古代,婦女基本上是沒有任何人權的。而且被皇帝挑選殉葬的妃子有可能是皇帝生前最喜歡最寵幸的,死後都想要她們繼續陪伴,可見在古代被寵幸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活人殉葬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將要送去陪葬的人殺死。就像電視劇中一樣,賜一杯毒酒或是一尺白綾。對象大多是年輕的女孩子,不管她們如何反抗,奉命而來的人都會想辦法逼迫她們了結自己。古籍曾記載道:"當死之日,皆餉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這些人在下葬之後,會被擺放整齊,雙腿並不張開,也不會有什麼怪異的姿勢。
而另一種方式則更加殘忍,那些未曾生育的嬪妃們,會在送葬時被趕入皇陵,然後關閉陵寢大門,不管她們在裡面是求救還是哭泣,沒有人會理睬她們,直到地宮裡的氧氣慢慢被耗盡,她們就會痛苦的緊緊地掐住自己的脖子賣力掙扎。死亡在等待著她們,無論她們如何掙扎,既定的命運已經無法逃脫了。在這些女孩子最好的年紀里,她們就被強制結束了這一生,在永無天日的黑暗中和泥土中繼續服侍她們的主人。
我們再來回顧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就是古代陪葬的妃子們的雙腿是分開的,是怎麼回事,其實這就和我們接下來要講的生葬有關。
生葬是一種簡單粗暴的陪葬方式,妃嬪們在活著的時候就被裝進棺材里,然後直接埋在地宮裡,隨著空氣漸漸地稀薄,活著的人因為呼吸不暢,就會掙扎著想要從密封的棺材裡往外爬,這是人求生的一種本能。但是棺材被釘得死死的,就算是個正常的男人都打不開,更別說說無縛雞之力的女人了。在這種情況下,嬪妃們只能在棺材裡痛苦地嘶喊,身體也跟著掙命般的掙扎,當雙腿用力過度的時候,就會抽搐著分開。當她們徹底死去的時候,血液不再流通,身體就會僵硬,掙扎著的雙腿就會呈分開狀,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像是被「掰開」的狀態。
 結語無論是生葬還是死葬,都是不人道的,這些嬪妃在皇帝活著的時候,可能就沒受過多少恩寵,皇帝死後,她們還要被迫殉葬,可以說她們的一生都葬送在皇帝的手裡了。由此可見,帝王最是無情,他們只把自己和權利看得最重,女人在他們眼裡除了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就再也沒有其他的用處了。縱觀歷史,在封建社會統治時期,女人活著的時候要被三從四德束縛,要被男人壓迫,就連生死都不能決定,就連死後也同樣被壓迫,這就是古代女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