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2021年04月15日18:36:07 歷史 1477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撰文 | 夏西

1942年4月15日,英軍第一師向駐緬英軍總部發出了一封求救電報,聲稱其所部7000餘人在仁安羌油田遭日軍包圍,已無再戰之力,即將水盡糧絕,請求火速派兵解救,否則立刻投降。

英軍第一軍團長施利姆將軍焦急萬分,趕緊將電報呈報給總部的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可亞歷山大也沒有什麼辦法,而且他還此時正準備把英軍全部撤到印度。

16日,英軍總部在梅苗召開軍事會議,邀請中國遠征軍新38師師長孫立人參加。在會議上,亞歷山大拿出了英軍第一師的求救電文。

孫立人看完後,堅定地說:「不能投降,投降就是同盟國的恥辱。」

亞歷山大問:「那我們要怎麼辦?」

孫立人肯定地說:「一定要去救他們!」

亞歷山大環視左右,接著問:「誰去救他們呢?」

孫立人想了想,斬釘截鐵地說:「我去救,不過我有兩個條件。第一,你們在兩個小時內給我準備80輛汽車;第二,希望你們轉告他們,48小時內不準投降。」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其實,英軍第一師的這次被圍,完全是他們咎由自取。

早在4月8日,蔣介石就已經飛抵緬甸中部重鎮曼德勒,號召中國軍人拚死禦敵,並與英軍制定了聯合作戰方案。

在曼德勒地區,中英一共有25萬部隊集結,完全可以組織一場大的會戰。可是英國人並不想在熱帶叢林中拚命,他們只想讓中國軍隊去阻擊日軍,好讓自己平安撤到印度。

14日,英軍第一師在毫無徵兆和警示的情況下,單獨撤離了陣地,向仁安羌油田方向撤退,完全置中國友軍於不顧。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第一師撤退時,日軍第33師團趁機逼了上去,以一支3000餘人的部隊突破了英軍的防線,繞到了他們後方,佔領了濱河大橋。這時,英軍仍然蒙在鼓裡,自以為得計。

直到英軍第一師師長斯高特看到大橋上飄起了日軍的太陽旗,他才明白,自己已經被日軍第33師團7000餘人重重包圍。

斯高特雖然恐懼萬分,但他並不想拚死突圍,而是收縮待援,把希望寄托在曼德勒的英軍總部,第一時間就向他們發出了求救電報。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17日,孫立人命令新38師113團立即馳赴仁安羌,解救被困的英軍。在團長劉放吾的帶領下,113團於黃昏時分抵達了濱河北岸。

在他們對岸,就是仁安羌大油田,上空濃煙滾滾,日軍第33師團正在向英軍第一師發起猛烈進攻,以迫使他們繳械投降。

而在濱河北岸,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雖然日暮西垂,43度的高溫仍然讓人喘不過氣來。

劉放吾看了看已經疲憊不堪的士兵們,讓他們就地休整布防,準備接受孫立人師長的進攻指令。

18日凌晨,在孫立人的命令下,劉放吾帶領113團,開始向日軍北岸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

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日軍憑藉空中優勢和重型武器,以飛機和重炮不斷向113團陣地施以狂轟濫炸。而113團卻靠著自己的血肉之軀,連續瘋狂地向濱河北岸的日軍發起正面衝鋒。

日軍第33師團的戰鬥力非常強悍,在日軍序列中,它雖然只是一個乙級師團編製,卻並不是二流貨色。相反,在進入緬甸作戰時,它還完全是按照甲級師團配置,一度配備了8個聯隊。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19日天破曉時,113團左翼部隊將日軍的前沿陣地完全攻佔。日軍弄不清中國軍隊虛實,在遭受重創之後,余部全部渡過濱河,退守南岸陣地。

這時,英軍第一軍團長施利姆將軍趕來與孫立人會面,懇求他立即命令113團渡河作戰。但孫立人卻認為,中國軍隊兵力不足,貿然出擊會過早暴露實力,於是讓劉放吾再做一下準備工作,以小股兵力不斷襲擊日軍,讓他們以為是遭到了中國軍隊大部隊攻擊。

可是,施利姆將軍卻心急如焚,對孫立人說:「第一師已經堅持了兩天,它可能在下一分鐘就會投降!」

孫立人的態度非常堅決,說道:「第一師既然已經支撐了兩天,那麼就讓它再支撐一天!但是,我既然答應了把第一師救出來,就算113團打到只剩下我一個人,我也會把它救出來!」

果然,在孫立人和劉放吾的指揮下,日軍始終未發現對岸的中國軍隊其實只有幾百人,也一直沒有貿然分兵,傾力渡河來與中國軍隊決一死戰。

天剛亮時,孫立人命令113團全力渡河,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以山炮,輕重迫擊炮和輕重機關槍為掩護,反覆肉搏衝殺,很快便突破了日軍的防線。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在衝鋒時,113團3營營長張琦不幸中彈犧牲。弟兄們看著自己的長官倒了下去,悲痛萬分,含著熱淚,發瘋了一般向前衝殺,與日軍展開了肉搏白刃大戰。

孫立人站在對岸,看著自己的部下一個個倒下,熱淚盈眶,感慨萬分。他本來是清華大學的一名土木工程系學生,如果不是因為戰爭,今年42歲的他很可能會是一名像茅以升一樣的土木工程橋樑專家。

可現在,他卻站在一條有橋不能渡的河邊,指揮著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拚死相搏。

南岸陣地戰鬥異常慘烈,日軍全力反撲,中國軍隊陣地三次易手,又三次被奪了回來,油田上到處都是屍體。

下午17時,槍炮聲逐漸稀疏。第33師團擔心被中英兩國軍隊聯合包圍吃掉,開始加速向後全線撤退。

劉放吾帶領113團進入被包圍的英軍隊伍後,首先掩護500多名美國傳教士和新聞記者撤出。接著,又掩護著英軍第一師7000多名騎兵、步兵、炮兵和1000多匹馬匹,從左翼渡過濱河,向拼牆河北岸一帶撤離。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突然,從英軍中傳出了一聲「中國萬歲」的口號,緊接著,「中國萬歲」的聲音響徹整個河灘。

劉放吾聽到呼聲,站在當地,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這位34歲的少校團長,來自於湖南桂陽,見慣了戰爭的殘酷,自從「一二八」上海抗戰以來,一直與日軍作戰。這一次戰鬥,他率領800餘人擊斃日軍1200餘人,可自己的弟兄們也傷亡了500餘人。

戰鬥結束後,孫立人下令,派人立即審問日軍第33師團的戰俘,凡是參加了入華作戰者,一經查實,一律就地處決。

20日凌晨,孫立人慾調新38師112團和114團趕至仁安羌,再次向日軍發動大規模進攻。

然而,此時日軍第33師團也緊急調派了213聯隊和師團直屬部隊趕到仁安羌,還加派了215聯隊參戰,兵力一度增至13000餘人。只是雙方因連日作戰,疲憊不堪,又適逢天氣酷熱、缺水,均無力組織大規模進攻,形成了兩軍對峙狀態。

孫立人見戰機已失,只得取消了作戰計劃,命令將主力部隊撤至巧克伯當。為防止日軍伺機反撲,他果斷命令增援趕到的112團在仁安羌油田和拼牆河一帶埋伏,監視日軍,掩護113團先撤至巧克伯當。隨後,全師均安全撤離,仁安羌戰役勝利結束。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仁安羌大捷,是一個奇蹟。新38師以少勝多,反客為主,取得了自清朝中葉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在境外打敗日本軍隊的巨大勝利,也發揚了中國軍人舍已救人和不背盟信的美德。

1992年4月,在美國芝加哥,有一位84歲的中國老人被媒體發現,他正是50年前的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

4月11日,正值仁安羌大捷50周年之際,前往美國訪問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芝加哥卡爾頓酒店,親切會見了劉放吾老人,親自感謝他和他的團在50年前浴血奮戰,一舉救出了7000餘名英軍將士。

2009年,有一部電視劇在全國各大衛視相繼播出,它根據同名小說改編,以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為藍本,歌唱了中國遠征軍用血肉之軀譜寫出的一曲鐵血衛國的悲壯戰歌。這部電視劇叫做《我的團長我的團》。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特別聲明:文章中包含個人觀點;圖片來自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逝世,享年94歲 - 天天要聞

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逝世,享年94歲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同志(享受省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8日18時25分在深圳逝世,享年94歲。秦文俊,1932年5月生,湖北黃岡人。1949年7月在武漢中原大學政治學院學習並參加工作,1952年7月加...
甘於被「圍獵」,廣東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甘於被「圍獵」,廣東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被開除黨籍

據韶州清風消息:日前,經韶關市委批准,韶關市紀委監委對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鄔賢有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品;違背組織原則,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甘於被「圍獵」,將公權力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工...
寧德市委書記調整 - 天天要聞

寧德市委書記調整

福建日報5月20日消息,日前,福建省委決定,張永寧同志任寧德市委書記。張永寧(資料圖)福建省委組織部5月13日發布任前公示公告。其中:張永寧,男,漢族,1967年10月生,大學,中共黨員,現任寧德市委副書記、市長,擬任設區市黨委正職。公開簡歷顯示,1989年,張永寧從福建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後進入晉江縣養正中學任教,...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為何很少生出智障兒?原因其實很簡單 - 天天要聞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為何很少生出智障兒?原因其實很簡單

影視劇常常會設定一個「青梅竹馬」的橋段,尤其是古偶劇,還是古言小說。編劇或者作者,設定的「青梅竹馬」大多是從小一起長大,對彼此都很了解的小夥伴,同一個村子的,或者家裡離得不遠的。嚴格來說,在古人的觀念里,這都算不上青梅竹馬,他們覺得真正的青
《國士丘濬》新書發布:這位明朝「全能學霸」何以成為「第一流人物」? - 天天要聞

《國士丘濬》新書發布:這位明朝「全能學霸」何以成為「第一流人物」?

中國網5月19日訊(記者 鄭偉)丘濬是誰?他是歷史地位被低估的「先明一代文臣之宗」和「理學名臣」,是政治家、史學家、經濟學家、文學家和「戲劇家」;他是史學家錢穆先生所推崇的「第一流人物」,是青年作家何杰華筆下「『橫站』於時代的『國士』」,同時也是讀者眼中明朝的「六邊形戰士」和「全能學霸」。5月17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