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的大模型是諸神之戰,京東的戰場是產業AI|年度AI對話

年度ai對話

文 |楊俊

編輯 |石亞瓊

封面來源|ic photo

掌握了人工智慧就掌握了新時代的生產力密碼。 

在chatgpt爆火的當下,大模型火遍全球,中國產業也激發了對人工智慧應用的新熱情。因此,這個時間點,36氪數字時氪團隊正式啟動《年度ai對話》專欄,希望與國內在大模型領域有著深度研究的專業人士進行熱點話題的探討,通過一系列報道,還原ai新的技術能力與應用潛力。 

本期我們採訪到了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智能服務與產品部負責人何曉冬博士。

5月6日,被譽為「中國智能科技最高獎」的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頒發,京東集團同時斬獲項目獎和個人獎兩類殊榮。京東雲旗下的言犀團隊憑「任務型智能對話交互關鍵技術及大規模產業應用」斬獲科技進步獎,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智能服務與產品部負責人何曉冬博士獲傑出貢獻獎。 

在此之前,面對近來十分火熱的大模型賽道,京東雲曾發布過k-plug、織女等產業大模型。對於京東在大模型賽道的深度部署,近期逐漸被揭開了。 

京東將會何時發布自己的大模型?面對這一問題,何曉冬博士表示:「今年我們規劃是要發布面向產業的言犀大模型,預計參數量千億級,會在京東內部生態落地實踐後再對外開放。」 

談到對大模型的應用看法,何曉冬直言:「能夠更好地實現產業落地是關鍵。光有技術還不夠,落地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問題湧現出來,如何實現產業價值的完整閉環才是進一步需要思考的。」 

在這一次大模型引起的ai浪潮下,京東雲並沒有急於求成,從何曉冬到整個京東雲言犀團隊,在談到大模型的研究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無一例外都是——產業的實際應用價值。 

大廠激戰大模型,京東的戰場是產業ai

chatgpt引領的大模型浪潮正席捲而來,越來越多的廠商投身於大模型的浪潮之中。而擁有大模型研發所必需的人力、財力雙重組合的大廠被認為是這條賽道的終極玩家。 

大廠里最先表態的是百度,百度在3月16日率先發布「文心一言」,發布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文心一言的期望值是要對標chatgpt,甚至要對標gpt-4。」 

隨後,3月29日,360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對外展示了旗下首個人工智慧聊天平台。 

4月11日,阿里雲峰會上,阿里正式推出大模型「通義千問」,並表示日後阿里的所有產品都將接入通義千問。 

而華為、騰訊雖然暫時未傳達出更多信號,但一些跡象表明,他們也在準備各自的大模型,相信不久就將公布。 

如此可見,國內大廠正爭相發布自己的大模型。許久未見在一個領域,各家競爭的如此激烈,可謂是諸神之戰。 

但國內除了純技術玩家,還有一些深耕場景落地的公司也在這次的大模型競爭中值得關注,比如京東。 

在這次的ai浪潮下,不同的大廠都有獨特的策略,而京東選擇的戰場是產業ai。 

京東一直是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企業,本身擁有非常寬廣的產業布局,從零售到物流、科技,再到健康、保險、工業等,在這些關鍵的產業上,京東雲希望能夠持續地真正深耕,以技術促進產業效益提升。 

目前,常見大模型里80%以上的數據還是通用數據,但是京東雲希望通過積累的零售、金融、物流等真實場景數據優勢,為模型的推理深度帶來提升,能夠更好地滿足相應的產業里的需求。 

早些時候,京東的產業ai策略在產品方面體現的是「一個平台,三級火箭」的思路。一個平台指的就是言犀平台,三級火箭分別是:早期的智能客服為一級,智能營銷為二級,第三級為智能交互媒體,指的是數字人等產品。 

舉例來說,京東的零售業務上有數十萬的商家、近6億的消費者。在這樣的情況下,京東要解決的是實體行業大規模的客戶體驗相關問題,所以最初的出發點落在了客服上。 

2012年京東成立智能客服中心,著力於用技術輔助客服提升人效,優化客戶體驗,同年智能客服在京東商城上線,彼時的智能客服被稱為「在線客服機器人」。 

客服領域其實是一個很嚴肅的任務型對話場景,需要解決真實世界的深度複雜問題,區別於日常閑聊式對話。 

在一些使用場景下,即便是很簡單的對話,比如用戶詢問客服昨天下單的手機今天什麼時候到,這種意圖清晰、需要多輪對話和場景理解的問題對於當下大部分大模型衍生產品是回答不了的,因為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將整個業務系統串聯,需要將訂單系統、物流系統等信息打通。 

2017,隨著何曉冬博士等業內大批頂尖科學家的加入,京東智能客服藉助大數據和ai進一步推進深度學習,首度升級無人客服實現人機結合。2020年,京東言犀人工智慧應用平台首次發布,從早期的語音技術到數字人形象生成,言犀平台一直幫助京東在人工智慧領域不斷實現新的打法,對內支撐2萬多名自有客服員工降本增效,優化客戶服務體驗,對外助力政企數智化轉型。如今在它的加持之下,京東正開發千億級大模型—「言犀產業大模型」。 

對此,何曉冬表示:我們要做具體示範性的或者有產品價值的應用,從技術價值發展到產業價值。 

可以預見,隨著產業大模型的進一步推出,未來京東雲還會有更多新的產品出來。何曉冬說:「就像一片竹林一樣,言犀平台相當於竹子的根,連片展開,上面的竹筍慢慢長大。」 

另闢蹊徑,京東雲深耕產業ai

在產業ai理念下,京東雲做了一系列的動作。 

言犀的整個產業布局是通過最底層的技術支撐,向上生成一系列產品,包括文本機器人、語音機器人、外呼機器人、數字人等一系列的產品。產品之上會再形成解決方案,真正對行業形成價值產出。 

在言犀平台上生成的語言大模型可以給京東零售的產品生成營銷內容,ai通過直接讀取商品的說明書和大量的用戶評價,即可自動產出商品標題、營銷簡訊、賣點文案、直播文案。而圖像大模型可以產生更高質量、更好的圖片,更立體、直觀地展示商品。 

不僅如此,京東雲也在利用產業ai幫助商業效率進一步提升。比如在零售領域,京東已經在大規模利用數字人直播帶貨,入駐4000+商家,帶動6億gmv,成本不足真人主播1/10。從商品文案自動生成,數字人形象、音色自動生成,客服系統自動接單、提供智能導購諮詢,支付系統可以做到營銷的全自動、流水線化。 

除此之外,京東雲正在以產業ai能力加速政務熱線的智能化進程,在信息反饋即時性、問題解決有效性和公共服務人格化上提升政務熱線的體驗和效率。 

比如,通過結合ai將大同市的呼入電話接起率提升至100%;將ai和政府熱線結合,打造智能熱線,提升東莞市受理市民訴求辦理滿意率達到96.8%;在保定,採用對話分析技術,能夠根據對話內容,預判到包括升學、食品安全、營商環境等方面潛在群體事件…… 

京東的產業ai正在零售、物流、政務、金融等多種實際的場景中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 

多模態大模型,會是下一個技術趨勢

面對洶湧的大模型浪潮,京東雲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根據自己的步驟,一步步地向前推進,在打造產業ai的願景下不斷提升產品力。

對於最近火熱的chatgpt,何曉冬也表示:chatgpt用了更大的數據,用了更多的計算力,用了更加通用的預訓練,加上指令回調,加上人工回調,達到了更高的準確性,產品有更高的適應性、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特別是自我學習能力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同時他談道:「目前大家說的大模型比較多的是語言模型,在語音、圖像,包括多模態數字人、藝術創作等領域,大模型理念和技術在迅速地向不同模態擴展。」

人們從過去低效率地查閱黃頁,過渡到搜索引擎時代,又從搜索引擎時代過渡到了智能交互時代,技術突破帶來的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的革命性變遷;一次新技術革命不只是一個工具,而是所有的商業模式都值得圍繞技術突破進行重塑。隨著gpt及智能交互相關技術突破有望帶來革命性的、里程碑式的新機遇。

對於為什麼沒有很快地發布大模型,言犀團隊表示:「對於這次人工智慧的技術革命,我們是想在京東核心關鍵的產業上確保有比較好的實踐效果,再讓合作夥伴落地使用。京東雲還是更加關注讓技術產生實際的價值,所以我們做這個事情會更加嚴謹一些。」

而談到對大模型的未來展望,何曉冬直言:「從技術角度來說,多模態的大模型會成為下一個技術趨勢,還有就是物理實體世界的一些應用,例如機械臂。從產業應用來說,隨著模型越來越大,反而部署門檻變得越來越低,大模型越來越大以後,不再需要定製化模型,常規的大模型經過簡單的適配就可以很快的遷移。大家堅持把大模型做的越來越大的原因是會有更低的門檻和更高的效率部署到產業上,比如金融、零售、政務,還有交通等。相信這些產業會進一步通過大模型,打開更多的應用場景。」

掃碼交流

掃碼交流

數字時氪(digital36k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數字時氪」(id:digital36kr),作者:楊俊,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