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了個羊出大事!求你們別再玩了...


當然,對於一款消消樂遊戲來說,光是以上操作,還不足以讓玩家們在受虐中流連忘返。


所以羊了個羊還加入了排行榜系統,分為朋友圈排行和省份排行。


前者激發勝負欲,後者激發集體榮譽感,某程度上來說,咱們一旦玩進去了,就不是單純的娛樂了。


最騷的是,作者會動態調節難度,在被罵得最狠的時候,通關難度是最高的。


後來為了減少用戶流失和賺取更多廣告收入,作者又會調低難度,最近很多玩家就輕鬆通過第二關。



不得不感嘆,作者把人性拿捏得死死的,通關成了能實現的目標,玩家自然願意繼續玩下去。


不出意外的話,作者只需按照日活用戶數,動態調節難度,就能穩定獲得廣告收益。


但通常這種時候...往往就會出意外。


小雷昨天看到一條新聞,有一位女生在玩羊了個羊就被騙了9萬塊錢。



羊了個羊,騙了個錢


具體是這樣的,常州有一位女生在玩「羊了個羊」時,為了提高通關概率,想通關看廣告的方式獲取道具。


結果這一看,就把自己9萬元看沒了。


她看到的是一個貸款廣告,看到廣告中貸款App顯示的審批金額十分誘人。


剛好自己手頭也緊,就想著下載安裝,看看能貸多少錢。



打開並註冊App後,她發現App里有大筆餘額,就以為是App放貸成功了。


但很奇怪的是,她無論怎麼操作,都沒辦法把那筆錢提出來。


詢問客服後,客服便就開始詐騙一條龍:「哎呀你這是個人信息填錯啦,要交保證金和解凍金才能貸款」。



看到對方提供的賬號也有公章,這位女生還以為是官方機構,陸陸續續轉了9萬塊錢過去。


接下來的劇情大伙兒都能猜到,對方直接捲款跑路了。


而這位後知後覺的女生,也終於撥打起報警電話維權。


這事兒一出來,讓本就爭議很大的「羊了個羊」,變得更加惹人恨了。


有網友就吐槽,遊戲過不了就算了,玩家還可能被各種廣告騙錢,難道詐騙廣告就沒管嗎?



還有網友表示,羊了個羊里的很多廣告都很辣眼睛,小遊戲引流、貸款提現和小說推廣輪番登場。



要是防騙意識強的人,可能忍個30秒就過去了。


但羊了個羊的玩家基數太大了,巔峰時期伺服器動不動就被擠爆。



這裡面就有不少人不清楚互聯網廣告套路,看到廣告時會覺得是官方提供,相當靠譜。


So,只要廣告符合自己需求,他們往往會下意識點開使用或下載註冊。


前面那位女士,大概也是如此。


急錢用嘛,羊了個羊又剛好給自己推了個貸款App,沒想到一用就上當了。



羊了個羊全責?


但大伙兒估計很好奇,這一起詐騙事件應該由誰來背鍋。


從第一直覺來看,玩家就是因為玩了羊了個羊,才被廣告騙錢的,所以羊了個羊理應背大鍋嗎?


小雷覺得,羊了個羊的爭議固然很大,但還不至於為這事兒負上所有責任。


因為羊了個羊接入了廣告投放平台,用戶會看到怎樣的廣告,是根據用戶畫像和廣告競價來決定的,與遊戲方無關。


所以在這件事兒上,廣告平台本身也得背上「審核遺漏」的鍋。



目前國內最有名的廣告投放平台,主要是穿山甲和騰訊廣告兩家。


他們分別是位元組跳動和騰訊旗下的平台。



但市場上還有很多廣告投放平台,要真正溯源到背後的投放方,還得從遊戲中進行抓包驗證。


二話不說,小雷直接就打開「羊了個羊」,在裡面送人頭觸發「看廣告復活」。


第一次觸發的是中國聯通手機卡的推廣廣告。


小雷抓包鏈接後,發現鏈接確實跳轉到了「中國聯通優質號碼1元領」的頁面。



那麼,這個廣告是哪一家在做投放呢?


小雷沒有抓到詳細的視頻指向鏈接,但從聯通跳轉鏈接的域名中能看到有「wx」和「weixinadkey」等字眼。



從【微信廣告】2018年發布的《小程序廣告數據監控指引》中,也能找到關於weixinadkey的說明。



到這基本能確定,決定廣告內容的就是【微信廣告】平台。


簡單來說,是「羊了個羊」開通了微信的「流量主」,通過接入微信官方的廣告組件,把自身的大流量轉化為收益。



其實開通流量主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畢竟創作者都要恰飯的嘛。


而羊了個羊對廣告的投放把握也很到位,能看出是老手了。


很多小遊戲開發者急功近利,會在遊戲頂部或底部插入「banner廣告」。


這種廣告對用戶體驗破壞極大,廣告會像牛皮癬一樣粘在遊戲界面,讓強迫症心態爆炸。



羊了個羊則選擇了更聰明的廣告展示手法 -- 全屏視頻式激勵廣告


這種廣告的好處是給了用戶拒絕看廣告的權利,不容易引起用戶反感。


誒,你通關失敗想復活是吧,這裡有個選項,你只要看30秒廣告,就讓你復活一次。


用戶尋思著,看就看吧,只要能復活就行,老子今天不通關不睡覺!


用戶選擇看廣告的同時,能獲得激勵,身為流量主的「羊了個羊」開發商也能賺錢,屬於是雙贏行為。



但是,雙贏得建立在廣告本身是合規的前提下。


否則像前面的女生那樣,看個廣告被騙好幾萬塊錢,怎麼都說不過去。


而小雷覺得,這次羊了個羊和廣告投放平台都沒做到位。


首先是廣告平台,它們對於廣告內容的篩選是有明確規範的,比如虛假廣告就不能用於投放。



但這次的貸款App,顯然就是一個虛假廣告了。


真能貸款出來,即使利息高點,也好歹沒騙人,但對方是直接騙錢跑路了...


而羊了個羊作為「流量主」,本身對廣告內容的過濾同樣沒有把好關。


因為流量主有屏蔽公眾號、小程序和小遊戲的許可權,屏蔽以後,黑名單中廣告主的廣告就不會出現在自家遊戲當中。



小雷猜嚯,「羊了個羊」開發商是想把廣告利益最大化,才沒有對廣告進行過濾。


畢竟像貸款這樣的金融類廣告,廣告收益會比一般的廣告更高。


小雷對這方面法律了解不深,本文的分析也比較淺顯,只能大概分析出遊戲開發商和廣告平台都有責任。


至於具體怎麼糾正,誰的責任更大,咱們得蹲一波後續了。


與此同時我也在想,如果廣告平台和遊戲開發者都能「長期主義」一些。


把廣告內容審核到位,用戶也不至於在一次次廣告受騙中,形成對廣告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