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總統米萊(中右)。圖/新華社
剛剛擔任總統不久的米萊,已經遭到了阿根廷司法機構的阻擊!據中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月3日,阿根廷國家勞工上訴法院裁定,米萊所宣布的勞動規則改革「超出政府許可權」,將被暫時凍結。
自去年12月剛剛就職以來,崇尚「絕對市場自由主義」的米萊,已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方略。儘管其中多數極富爭議,但被一個公權力機構直接「攔下」,還是破天荒第一次。
在此前米萊所宣布的一系列「改革大計」中,有若干項是涉及勞動規則的。包括將新員工試用期從3個月增至8個月,減少解僱遣散費,縮短產假,允許解僱在抗議活動中參與設立糾察線員工等。
上述做法引發阿根廷普通工人和工會組織強烈不滿。最主要的工會聯盟——阿根廷勞工聯合總會(cgt)一方面倡議舉行全國總罷工,另一方面向阿根廷國家勞工上訴法院提起訴訟。反對者指出,米萊上述「改革」不僅有擅權之嫌,而且「破壞了對工人的基本保護」。
由3名法官組成的法庭,一致支持了cgt的訴訟主張。有法官表示,改革勞動規則是立法層面的變化,必須首先提交國會討論和批准,政府無權單方面這樣做。
cgt對法院的判決表示讚賞,稱判決「制止了倒退和反工人的勞工改革」。米萊政府則立即表示,將針對法院裁決提起上訴。而圍繞米萊系列改革的博弈,似乎才剛剛開始。
一天就提出300項「改革」
儘管阿根廷法官第一次在公權力領域正面阻擊了米萊,但許多觀察家指出,勞動規則修改只不過是米萊一系列「改革計劃」的冰山一角,甚至稱其「一角」都有所誇大。
公開信息顯示,僅2023年12月20日,米萊提出的「改革方略」就多達300項左右。其中,包括一次性將阿根廷比索貶值54%,削減多個政府部門,大幅削減交通、能源等諸項補貼,放鬆政府市場監管、全面推行私有化並取消一切進口管制措施、不為5000多國家僱員提供續簽合同等。
上述措施激起阿根廷左翼、中低收入者和勞工團體的不滿,抗議示威此起彼伏。米萊卻對此擺出了強硬姿態,不僅屢屢用「小心把你們解僱和抓起來」「誰上街誰就要付出警費」等話語挑釁示威者,還針鋒相對地加大了「改革」措施的推出力度和推行節奏。
2023年12月27日,米萊政府向阿根廷眾議院提交了名為《阿根廷人自由基礎和起點法》的改革總綱領。這份「基本法」共計600餘條,還附了6個「附件」,幾乎包含了通信、技術和文化、選舉、稅收、私有化、外貿、衛生、勞工、國家重組和行政程序、能源、國內安全等一切能想得到的領域。
根據這份改革總綱領,阿根廷共有41家國有公司將被私有化;公共行政部門的廣泛重組和大規模裁員;國家可以在本地和外國司法管轄區採用替代性爭議解決方法並成為其中一方;解散國家反歧視、仇外心理和種族主義研究所;改變「無碳化」能源戰略;合併國家天然氣監管局和國家電力監管局等。
附件中包括擬議私有化的國企名單,「大型投資激勵計劃」、《反壟斷法》《繼承法》等法規草案,以及「陪審團法審判體制改革」計劃等。這些都是極富有爭議性的內容,且為米萊政府夾帶了不少「私貨」。
▲阿根廷總統米萊向民眾致意。圖/新華社
系列改革被指「夾帶私貨」
米萊改革之所以被指「夾帶私貨」,是因為,一旦該「基本法」獲得通過,其政府將獲得更大幅度授權。這種授權包括允許其以「緊急條例」的形式繞開國會討論表決階段,將自己的各種改革計劃以行政命令手段先斬後奏,甚至只斬不奏。
這項「基本法」,無疑是此前一系列改革計劃的補充。同時,這也有點「保駕護航」的意思在裡面,因為此前的改革計劃正是以「緊急條例」形式繞過國會強行推出。12月26日至1月31日的國會特別立法會議倘不能以立法形式進行阻止,這些「緊急條例」就將落地生效。
而鄭重其事提交如此寬泛、冗長和夾帶大量附件的「基本法」,可令國會分身乏術,以便掩護此前的改革計劃闖關,避免在國會會期內被封殺。一旦通過,又便於米萊政府在日後採用更「硬氣」的手段對付「改革阻撓者」。
除此以外,米萊在這短短不到1個月時間裡還幹了許多「大事」:退出金磚國家組織;讓阿根廷23省1首都區中的11省進入經濟緊急狀態;公開表示對以色列的「支持與聲援」;讓超20名疑似不支持改革計劃的將軍退役,這占將軍總數近三分之二。
與此同時,米萊還提出一部「反抗議法」。其中,包含禁止3人及以上規模未獲批示威;對設置路障抗議者判處最高6年徒刑;在2025年底前允許總統擁有全面的「緊急權力」,即不經國會授權即可「單幹」的特權等內容。
這些舉措,毫不意外地招致了國內強烈的抗議聲。但對這些抗議聲音,米萊一如既往表現得很強硬。在近日的演講中,米萊警告,阿根廷人如果反對「改革」致使「改革功虧一簣」,將使阿根廷陷入「社會災難」。
然而,阿根廷實際上已陷入了這種災難:2023年第三季度貧困率已近45%,赤貧率也逾10%。在這種情況下,採用「休克療法」對其進行「外科手術」,倘不能「手到病除」,勢必令本已困苦不堪的貧困階層沸反盈天,從而起到「超級拆家槌」的效果。
米萊反對者或已穩住陣腳
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米萊上任後,阿根廷國內反對聲浪日益高漲,但國際上卻有人讚不絕口。這其中就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許多信奉奧地利學派等「絕對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人士。
imf總裁是首位對「米萊改革」總方針不吝讚揚的國際政要。米萊上任當天,imf總裁就大讚這些措施「是恢復穩定和重建國家經濟潛力的重要一步」。
「絕對自由主義學者」們則對米萊「大膽改革的勇氣讚不絕口」。面對阿根廷社會的不滿,一些歐美經濟研究機構負責人輕描淡給出了「長痛不如短痛」的安慰劑,同時極力推許米萊「力排眾議、大膽改革」的「不凡勇氣」。
imf的態度毫無懸念:他們是令許多阿根廷人談虎色變的兩次「休克療法」的方案兜售者,也是執行到一半便難以為繼的440億美元「一攬子緊縮換援助」的兜底者。如果不是米萊上台並進行改革,這些令阿根廷人反感和恐懼的「爛賬」恐永無變現之日。
米萊如今推出的,是原理和imf如出一轍的「改革」。為爭取imf支持,米萊甚至還承諾「將優先償債」。從imf角度看,他們當然願意支持一個至少「認賬」的負債國總統,以圖多少能「回本」一二。
據阿根廷官方證實,imf高級代表團將在今年1月上旬訪問阿根廷,推動前述440億美元「一攬子援助計劃」重新「走上正軌」。
至於「絕對自由主義學者」們的歡呼,正如有法國讀者在《論壇報》網站上調侃的的那般,「在阿根廷這樣的外國,進行奧地利學派人士不敢或不能在本國推行的全方位本學派政策社會實踐,可謂一舉兩得,既讓自己所推崇的經濟模式有了最好的全面試錯機會,一旦失誤疼的又不是自己」。
然而,從阿根廷國家勞工上訴法院的此次裁決可以看出,阿根廷國內的米萊反對者或已經穩住陣腳。通過司法平台進行阻擊不過是小試牛刀,1月24日的全國總罷工和1月31日前國會的立法動作,或許才是決定米萊這場改革試驗將何去何從的決勝戰場。
前者將驗證出,阿根廷普羅大眾會否在「一切好起來前的陣痛」中耗盡當初選米萊上台時的熱情和耐心;後者則將考驗一個政治資歷淺薄、在國會參眾兩院所屬黨派席位不多的總統,能否扛得住國會的立法「錘擊」。
撰稿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