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來。
有的人比較不幸,遭遇了意外,也許連小命都保不住。有的人比較幸運,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哪怕做不到大富大貴,也福壽延綿。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近幾年的情況,就會發現,天災人禍越來越多了,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意外,一直在我們的身邊盤旋。
對於普通人來說,到底什麼最重要?我想,活下去,不被自然淘汰,才最重要。
這裡談到的淘汰,不是內卷的職場淘汰,而是物理意義上的肉體淘汰。比如,透支身體,患了重病,命短福薄,就是肉體的淘汰。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都不會透支身體,而是爭長久,不爭一時。

02
內卷下的芸芸眾生現狀。
內卷,就是做無用功的惡性化競爭。以前是10個人干10個項目,如今是5個人干10個項目,這就是內卷。至於其餘五個人,都被企業辭退了。
剩下的打工人,就會拚命透支、加班,活成「拚命三郎」的樣子,只為了保住當下的崗位。
可這些拚命內卷的打工人,都忘了一點,如今存在「35歲職場潛規則」。大致意思是,到了35歲左右,就會被職場辭退,再投簡歷也石沉大海。
有人會說,難道就不能考公考編嗎?說一個很殘酷的事實:考公的年齡,不能超過35歲。有些地方的單位,也許還不要30歲以上的人。
對於這樣的情況,不少人都會怨天尤人,不是這裡憤世嫉俗,就是那裡憤懣不堪。我認為,這是沒必要的,因為大部分人都需要面對這樣的問題。
這世上有99%的普通人,都無法逃避內卷。當然,如何應對內卷,每個人的策略都不一樣。

03
真正的聰明人,面對內卷,有兩個策略。
策略一:遇到機會的時候,使盡全力。沒有遇到機會,就休養生息。
圈中有個同行,這幾年遇到了機會,吃到了紅利,賺了上百萬。如今,有房有車,存款百萬的他,財富自由了,直接就享受生活了。
有人問他,為什麼你不繼續賺錢呢?他說,最賺錢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如今沒有什麼好機會,不如靜下心來,等待新的潮流和時機。
策略二:不管有沒有遇到機會,都要有「勞逸結合」的生活方式。
現階段,不少人都特別焦慮,看到別人透支身體內卷,自己也透支身體內卷,根本不會想一想,透支身體內卷,到底有什麼意義?毫無意義。
透支身體,就會讓健康出問題,還有可能危及小命,賺到的錢,還不夠給醫藥費。說句不好聽的話,沒了他,老闆還可以招更多的打工人,但他的命,只有一條。

04
有一個案例。
老劉有個同事,今年三月份的時候,覺得身體不舒服,就到了醫院檢查。結果出來了,同事患了癌症,已經到了晚期了。
後來,同事只能請假,到醫院治療。請了一個多月的假,老闆就跟他商量,按要求補償你6個月的工資,以後你就安心治療,不用回來上班了,同事需要錢,也妥協了。
拿了6個月補償的他,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醫生就跟他的家人說,他的病情惡化得很快,已經藥石無靈,可以回家了。
在家待了半個月,同事就走了。在臨終前的一個星期,老劉來到他家探望他,他拉著老劉的手,跟他說:早知道以前就多保重身體了,可惜啊,回不去了。
經歷了這件事的老劉,很受打擊,生命,為什麼如此脆弱?一個人,生前再拚命,死後,就被人遺忘了,就跟沒有來到過這個世界一樣。
在這年頭,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什麼內卷,什麼賺錢,什麼成功,跟身體健康比起來,根本就不值一提。沒有健康的「1」,後面再多的「0」也毫無意義。

05
未來幾年,比賺錢、內卷更重要的,是健康。
有的人,昨天還在單位上班,今天就遇到意外離開了;有的人,上個月還活蹦亂跳,這個月就因為突發重病去世了。
有一個火葬場的員工,說過一句話:「不少人都認為自己了不起,可到了焚化爐的時候,也只能化為塵土,渣都不剩。趁活著的時候,多保重身體,才是最好的選擇。」
歷經世間多少事,方知平安值千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還能享受人世間的美好。不再健康,不再平安,哪怕再有錢,也無福享受。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56歲那年因為癌症離開了。臨終前,他感慨:躺在病床上,回顧我的一生,那些曾經引以為傲的世人的認可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和毫無意義。
一切,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