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遊戲市場規模同比下降6.96%,全球移動遊戲市場規模同比下降10.26%,而中國自主研發遊戲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也出現了自2018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多項數據的下降,傳遞著一個信號:中國遊戲企業出海面臨的挑戰正在加劇。
當前,在遊戲出海成為越來越多中國遊戲企業的必選題,而海外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現狀之下,中國企業要如何把握出海機遇,書寫「突圍」答卷?
遊戲出海挑戰嚴峻,但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今日,在2022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年會「遊戲營銷與出海」分論壇上,《2022年中國遊戲出海情況報告》《2021-2022年中國移動遊戲數字營銷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2022年中國遊戲出海情況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遊戲市場的規模出現下降。全球遊戲市場規模約為人民幣11107.6億元,同比下降6.96%。全球移動遊戲市場規模約為人民幣5945.19億元,同比下降10.26%。
在此背景下,中國遊戲企業出海面臨著本地化難度高、國際環境變化、海外法律政策變化、海外渠道、海外競爭加劇等問題。2022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為173.46億美元,同比下降3.7%,出現了2018年來的首次下降。2022年,中國出海移動遊戲在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和英國遊戲市場中的收入增速均出現下降,在英國、德國市場降幅較大,下降超15%。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敖然表示,2022年,中國遊戲企業出海雖面臨或多或少的挑戰,但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遊戲在海外市場仍然具有發展空間。
記者發現,sensor tower數據顯示,2023年1月共41個中國廠商入圍全球手游發行商收入榜top100,合計吸金近22億美元,占本期全球top100手游發行商收入40%。由此可見,儘管面臨著多重挑戰,但中國遊戲在海外市場的征程,依然還有更進一步的機會。
中國遊戲出海會有哪些新機遇?敖然分析,從全球遊戲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中東、非洲、東南亞、拉美等地區的新興遊戲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有望成為中國出海遊戲的增長點;從國內產業建設角度,遊戲企業積極推動出海,出海相關的配套服務在各方的支持下正在逐步建立,遊戲出海的生態鏈有望進一步成熟;從遊戲產品的角度,海外市場的用戶偏好也在發生變化,ip改編遊戲、休閑類遊戲等遊戲產品的分賽道上存在著遊戲出海的發展機會。
中國遊戲廠商如何把握出海機遇,獲得更多增長空間?
進行海外投資、自建海外工作室、成立海外品牌……記者發現,近年來,無論是遊戲巨頭,還是新興勢力,都在不斷想方設法拓展海外版圖、擴大自身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
而在遊戲出海成為越來越多企業必選題之時,如何把握出海機遇,將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帶向全球,在激烈競爭中實現增長,成為中國遊戲廠商的著力點。
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向勇看來,包括網路遊戲、網路文學等各種類型國際網路流行文化產品,正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感知中國發展、接受中國文化的主流渠道。網路遊戲可以通過文化元素提取、文化造型材料借用、文化內容提煉、文化精神場景連接等,展現中華文化的感性之美、理性之美、靈性之美以及共情之美,推動網路「華流」勇立世界文化的浪尖潮頭。
為了讓中國遊戲在全球市場更具競爭力,三七互娛產品副總裁殷天明從「深入」「創新」「精細」三個維度,分享了三七互娛在海外實現逆勢增長的原因。
在殷天明看來,堅持長期主義精神,在產品、用戶層面下功夫,塑造企業戰略韌性非常重要。三七互娛在做好自身發行工作的同時,也在逐步從「摘果子」向「種樹」進行轉變,從「在外面簽產品」轉為和cp攜手,孵化好項目。
殷天明表示,現在市場上的好「果子」(產品)越來越少,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種樹」很重要。雖然這項工作難度更大,要思考的維度更多,周期也更長,但對企業的可持續性有更大的助力。
針對市場上優質產品稀缺的情況,星輝遊戲副總經理仲昆傑表示,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劇,遊戲產品長線運營的重要性陡增。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從內容迭代、本土文化、持續布局、交叉推廣四個方面深入開展工作。「保持較高的頻率、契合本地文化、針對細分市場深入開展、尋找用戶共情等等,都是拉長產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方式。」
采寫:奧一新聞 林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