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候跟一些喜歡養魚的朋友一起坐下來聊天,偶然聊到一個話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養魚態度和觀念,其中有個朋友提到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我覺得也挺有啟發性的討論意義,我想寫文章分享一下:見過世面的人都是怎麼養魚的?
當時聊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差點就炸了。什麼叫見過世面,什麼又叫沒見過世面呢?這個確實挺難定義的,當然我們最終也沒定義,畢竟我們也不是搞哲學的,就這麼一閑聊而已。可是依然聊出了一些東西,後面我們也達成了一個大概的共識:所謂的見過世面,或許就是清醒過也迷茫過,得到過也失去過,輝煌過也糟糕過,總的來說還是經歷了人生的一段起起伏伏,攀登過高峰,也跌落過低谷。
而如果經歷過這些,還依然熱愛養魚,熱愛水族,其實也算是十足的真愛了。畢竟比起真愛,三分鐘熱愛更常見,所以才顯得真愛更加彌足珍貴,而這份珍貴最終則會化作人身上一份獨特的氣質,且會一直默默地滋潤著影響著我們接下來的生活。好了,回到我們的話題:見過世面的人都是怎麼養魚的?我們也大概歸納了3個特點,大家權且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即可,不必當真。
1、不過分在乎魚種的高低貴賤
雖然我們一直說萬物有靈,眾生平等,可真正當你面臨一個成本相同的選擇的時候,依然會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在世俗言論里顯得相對高貴的一項。即便再怎麼見過世面,其實也會如此,只不過這樣的權重在選擇裡面佔比更輕,也就是說,他們更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而不是別人說這個魚名貴,這個魚好,他們就去選。
這其實是一個細節,更多反映的是一個人不會被世俗的言論和眼光所左右,愛自己所愛的,做自己所嚮往的,而不會活成別人眼裡的影子。
他們懂得領略龍魚的威武霸氣,品味錦鯉的鱗光閃閃,欣賞金魚的姿態萬千,也能沉浸在雜袍孔雀魚帶來的歡樂,醉心於樸素原生魚行為的樂趣,以及鑽研好如何給觀賞魚一個更完美的生活環境。在他們的眼裡,或許是真正能看到「萬物有靈」的存在。
2、真愛生命也看淡生死
「看淡生死」這我得跟大家再說一下,因為有些人在養魚死了之後就認為自己是很造孽,或者是很殘害生命等等,認為一定不能養死,或者是對一條魚投入過多的感情之類的。其實這些都是比較極端。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知道,生老病死是萬物的常態,每個生命的降臨都意味著需要面對死亡。不同的魚有自己不同的命數,盡人事,聽天命。他們知道魚生病了要盡量去救治,可有時我們懂得,儘力了不一定能救回來,人尚且如此,更何況魚呢。所以他們會盡自己所能去善待每一條與自己相關的小生命,可不會對它們的離開過分地悲傷,而是會儘可能地讓理性與感性相平衡。
3、謙卑而好學
其實大部分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有著不錯的物質財富基礎和社會地位,可即便如此,他們並不會因此心高氣傲,這或許就是我們說的養魚修生養性。在水族的世界是很大的,知識也是無窮無盡的,並無存在著學完出師的說法,他們深諳此道。
即便他們養某個品種的觀賞魚水平再高,可是如果涉獵其他的品種,由於不同的觀賞魚習性和對生存條件不盡相同,依然是需要再學習提升的。真正知道人外人,天外天的他們,是不會因為自己取得的一點小成就,就自以為是,反而會更加謙遜地去學習更多知識來增長自己的水平。
這一特點在平時的交談中非常明顯,他們不會以說教的口吻去探討問題,而是帶著疑問進行探討,更不會通過低級捧殺,或者是貶低他人而抬高自己的手法來凸顯自己的水平和才能。因為他們知道,人越缺什麼,就越想炫耀什麼,而他們本來就不缺他人的認可和讚美,自然沒必要做這些不明智的行為。
如果你看到這裡,那麼恭喜你,想必你也是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且潛意識裡也是希望自己成為那位「真正見過世面的人」吧!其實我更想說的是,並無真正見過世面的人,因為人生本就是一場沒有盡頭的修行,沒人敢說自己最終能在某時某刻徹底完成了某種修行。願你我恆以赤子之心善待萬物,真正的世面正是閉目時自己的內心,修鍊好自己的內心,則終成「大世面」。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