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之後,處境非常艱難,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少數人經受不住嚴峻的考驗,選擇了叛變投敵,其中身為紅軍高級將領的楊岳彬就是一個反面的典型。
如今提起楊岳彬許多人並不認識他,實際上他當年在紅軍中的地位非常高。1908年,楊岳彬出生在湖南華容的一個家庭,他受過中等教育,期間也受到了進步思想影響,積極投身各種運動。
在1925年前後,楊岳彬入黨了,他還擔任過華容縣特別支部委員等職。在北伐時期,組織安排楊岳彬到武漢參與接應北伐軍的工作,後來楊岳彬輾轉到了湘贛邊參加秋收起義,並跟隨隊伍上了井岡山。
在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戰鬥中,楊岳彬是有一定貢獻的,紅四軍成立之後,楊岳彬被任命為前敵委員會宣傳科科長,是紅四軍前敵委員的幹部之一,後來在轉戰贛南、閩西等地的過程中,楊岳彬逐漸受到重用。
1930年6月,楊岳彬被任命為紅一軍團政治主任,8月,紅一方面軍成立,楊岳彬被提升為總政治部主任,當時紅一方面軍下轄有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陳毅時任紅一軍團政委,其下轄的紅4軍軍長是林帥,政委是羅榮桓,彭老總時任紅三軍團的軍團長。
後來這陳毅、林帥、羅榮桓和彭老總都成為了開國元帥,從當時的職務來看,楊岳彬算是他們的上級,試想如果楊岳彬不叛變投敵,他的軍銜應該不會低,可惜歷史沒有如果,道路是自己選擇的。
在第五次反「圍剿」期間,敵人封鎖了蘇區的道路,導致蘇區物資匱乏,尤其是藥品稀缺,當時楊岳彬負傷了,加上戰鬥不利,楊岳彬深感灰心喪氣。經過多次會議決定紅軍的主力必須進行轉移,同時留下小部分人打游擊,楊岳彬被決定留下。
當時留下的主要指戰員還有陳毅等人,留下的人員一起進行轉移,沒想到在轉移途中遭遇敵人襲擊,戰鬥楊岳彬和戰士們被打散,負傷的楊岳彬和戰士們在山上躲避了20多天。
由於沒有吃的,也沒有援助,楊岳彬不願坐以待斃,於是他擅自下山,結果一下山就被敵人給抓了,隨後楊岳彬就叛變投敵了。考慮到楊岳彬是紅軍的高級將領,於是老蔣為了拉攏他,任命他為河南桐柏縣縣長。
在抗戰勝利之後,身為縣長的楊岳彬衣錦還鄉,老家人撮合他迎娶了華容縣名門楊家的楊東秀為妻,實際上楊岳彬在桐柏縣有原配夫人,原配也是當年跟隨楊岳彬一起叛變的人。
原配得知楊岳彬娶了楊東秀,一氣之下拿槍打死了楊東秀,這件事被隱瞞了兩三年,後來還是被楊東秀的娘家人知道了,楊東秀有3個哥哥都是黃埔學生,這件事被告到了上面,楊岳彬因此受到調查。
楊岳彬見事情敗露,送走原配,而他自己則被捉拿歸案,1949年,楊岳彬被槍斃,終年41歲。不過對楊岳彬的結局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是楊岳彬活到建國後,於1950年身份暴露被當成叛徒槍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