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有人說,楊玉環攪亂大唐是「報仇」來了,原來真跟李世民有關

一、楊玉環替李隆基背鍋

都說名人難當,但當歷史名人卻更難,因為總有碰瓷的。就比如大唐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明明是李隆基的鍋,卻非要讓楊玉環來背,最終楊玉環死於馬嵬坡——當然,這是歷史套路,誰也沒辦法。後人再感覺冤,也只能碎碎念兩聲。

其一,楊玉環本來是李隆基的兒媳婦,卻非被李隆基搶走,這叫啥?老不羞?還是證明了李隆基這個人,自私到了極點,連兒孫的正當福利都搶?恐怕都有吧。

其二,楊玉環沒有干過政。這也是李隆基為何那麼寵楊玉環的一大原因。李隆基是經過武則天時期的人,一輩子都在跟女漢子們斗,韋後、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對女子干政最警覺。

對比李隆基的另一位寵妃武惠妃,就能看出楊玉環有多單純了,武惠妃是武則天是侄女,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搞得李隆基一天內殺掉了三個兒子(包括太子)。

結果,她因這件事情鬧得太大,超出了承受能力,總是夢到太子等三人,大晚上的跑來向她索命,很快就病死了。不但雞飛蛋打,還給楊玉環騰出了位置。反觀楊玉環,因為沒生育,故而不存在這種干政的事。

至於楊國忠,那是因為李隆基的需要。當時的李隆基已經躺平,開始享受人生了,自然就不再需要銳意進取的丞相,給自己找麻煩,添堵了。誰乖,能給他說好聽的,他就用誰,恰好楊國忠就是這種人。

那麼安祿山呢?這就只能說,這個胡人太精明,明白直接討好皇上,不如曲線討好楊玉環更有效。等於他是號准了李隆基的脈,因此才能反叛成功——根由依然在李隆基身上。

奈何,再碎碎念也無法改變這種既定的事實。不過,這卻並不妨礙人們繼續碰瓷,比如,就出現了這麼一種說法。楊玉環為何攪亂大唐?其實人家就是報仇來了,而且這個仇,還是在李世民時期結下的。

那麼果真是如此嗎?想徹底搞明白這一切,就要從瓦崗山的瓢把子李密說起……

二、李密的仇敵

李密最初是楊玄感的小弟,兩人同屬隋朝貴族。在隋煬帝征討遼東時,他跟著楊玄感反隋失敗後,開啟了逃亡之路。在逃到淮陽之後,李密以教書先生為職業,還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叫劉智遠。

如此平靜生活了幾個月後,這天李密去喝酒,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是越喝氣越不平,於是借著酒勁,寫了一首猛詩: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謚。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這妥妥是反詩,很快就驚動了本地縣令,虧得李密機警,撒丫子又逃,一竿子來到雍丘縣。在這裡他有一位親戚,在其安排下李密寄居在一位王秀才家。李密是貴族出身,氣質啥的自然非凡,引起了王秀才的讚佩:一看就不是凡人。於是二話沒說,就把女兒嫁給了李密。

但奈何李密目標太大,有人便狀告了其行蹤。楊廣得知後大喜過望,親自下旨,命梁郡通守楊汪,去抓捕李密。

這楊汪,出身弘農楊氏,跟楊廣屬於親戚關係,妥妥隋唐時期的名門望族。在楊堅時期他很受重用,曾干過宰相,都官至上柱國了!奈何在楊玄感反隋時,受到了誣告,導致楊廣對他起了疑心。

於是,楊廣便把他踢出京師,丟在了這裡當地方官。可想而知李密和楊汪,已經屬於仇人了。故而楊汪接到楊廣的聖旨後,立刻帶著大隊人馬就撲來了!哪料卻又撲了一個空,李密竟然又能提前得到消息,給逃了。

這就是隋朝末年時期的別緻景觀。其實不是李密有多幸運,而是他是身份幫助了他。跟李淵是一樣的,都屬於貴族階層,哪怕落難時也有大把的人脈。因此,不是楊汪不努力,而是大隋的窟窿,實在大多了。

可想而知,當時楊汪有多憤怒!於是他就把一腔怒氣,全撒在了李密家人身上,李密的老婆、丈人、妹夫啥的全部被楊汪問斬了。此刻的李密,已經跟王伯當會合,準備去瓦崗山找翟讓,得知全家被殺的這個消息後,都氣瘋了。

你楊汪是弘農楊氏,跟皇上楊廣沾親帶故,我李密的曾祖父,也曾是北周八柱國之一,不比你老楊家差多少,咱當年都曾一個鍋里吃飯的,卻沒想到你玩得這麼狠。看來,必須要推倒大隋,我李密才能活下去。

就這樣,李密來到了瓦崗山,開啟了瓦崗梟雄的生涯,並多次派兵侵擾梁郡等地盤。楊汪則 「勒兵拒之,頻挫其銳」。

從《隋書》的這段記載來分析,不是瓦崗軍強大到無敵,而是隋朝軍士的戰鬥意志不強,不然為何楊汪,依靠地方軍就能屢挫敗瓦崗大軍?還不是因為他跟李密如仇敵嗎?當然,這也跟李密有了更大的目標有關,因為他盯住了洛陽的王世充!

三、李世民殺楊汪

當楊汪再次出現在歷史記載中時,隋煬帝已經被宇文化及殺掉了,洛陽的王世充便推舉楊廣之孫,越王楊侗當了皇上,史稱:皇泰主。楊汪此刻也來到了洛陽,當上了吏部尚書。

這是一段屬於王世充和李密的江湖攻殺歲月,由於大部分讀者都很熟悉,筆者就不多說啥了。總之,王世充最終擊敗了李密,吞掉了瓦崗軍,如單雄信、秦瓊、程咬金、裴行儼(裴元慶的歷史原型),都成了王世充手下猛將。

故而,一時間王世充威震江湖。於是不久後,有了本錢的王世充,就一腳踹倒楊侗,自己當皇上玩去了。而楊汪,顯然是站在了王世充的陣營內,跟單雄信、段達、孟孝義等人,構成了王世充的骨幹團隊。

奈何,王世充團隊的好日子還沒過多久,便迎來了李世民——這就是著名的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一戰擒雙王,滅掉了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大軍事集團。

此刻,最引人注目的是李淵(李世民)殺單雄信這事,鬧得動靜太大,以至於如今依然是熱點。由此卻導致人們忽略了,其實除了單雄信外,李世民還殺掉了不少王世充的手下。

據《舊唐書》記載:黃門侍郎薛德音以移檄嫚逆,崔弘丹造弩多傷士,前誅之;又收段達、楊汪、孟孝義、單雄信、楊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朱粲、王德仁等斬洛渚上。

瞅瞅,李世民滅掉王世充後,顯然是大開殺戒了。且還分為兩次進行,單雄信是第二次中被殺掉的,同時楊汪,也出現在這次的被誅殺名單之中。這就證明了,楊汪的最終身份是王世充的手下重臣,而非隋朝臣子了。

如今揭開謎底,其實大部分讀者估計已經猜到了,這楊汪,便是楊玉環的高祖。據《新唐書》記載:玄宗貴妃楊氏,隋梁郡通守(楊)汪四世孫。

不過話又說回,李世民雖殺了楊汪,卻並沒為難其子孫,畢竟他們老李家都跟弘農楊家糾纏不清。比如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殺死弟弟李元吉,納弟媳巢王妃楊氏——這個楊氏,便是出自弘農楊家。還有大名鼎鼎的武則天,她能在14歲被選入宮,也是因為她老媽姓楊,屬於弘農楊家。

故而造成了後世一直都這樣調侃大唐:雖滅了楊家人所建立的隋朝,卻被三位楊家女將(武則天、楊氏和楊玉環)搞得烏煙瘴氣,留下了一個臟唐臭漢的歷史名聲。

武則天先當李世民的媚娘,後成李治的皇后,最終推倒大唐當了女皇。

巢王妃楊氏,則成了李世民無法甩掉的污點。

至於楊玉環,則攪亂了大唐,引發出來了安史之亂,並因為還牽扯(碰瓷)出了李世民,就又出現了楊玉環報仇之說——其實,這純屬民間笑談,只是在說明,大唐太亂套罷了。

筆者依然是開篇那態度:皇上這份工作李隆基沒幹好,搞砸了,是不能讓後宮女人背鍋的,跟姓啥更沒有一毛錢關係。

若真是這種思維(套路),那麼李隆基的開元盛世,為何就獨享其榮耀,而不拿出來,也讓後宮女子分享一把呢?偏偏是他搞亂大唐後,推出楊玉環來,天下哪有這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