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唐三類名將
隋唐之時,是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時代,出現了許多名將。尤其是在李世民手下,都扎堆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止一個「瓦崗群雄」,就足以亮瞎後人的雙眼。且更牛之處還在於,李世民手下的這些名將,還能完美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可稱之為「戰略類」,這是統帥級別,代表人物是「兩個半大唐戰神」。所謂:前李靖,後李績,外加半個薛仁貴。
比如李靖滅突厥之戰,李世民點贊道:「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克複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所謂:三千鐵甲滅突厥,古今未有之事。
也許,正是因這兩個半戰神——其中尤其是李靖牛到「古今未有」了,所以在隋唐小說中,李靖就成了仙,李績則變成半仙:牛鼻子老道徐茂公,都被請出大唐名將群,只留下了半個薛仁貴。
意思彷彿是在說:有你們在,別人還怎麼愉快地玩耍?走您,去成仙吧,反正人間沒你們位置了,留下薛仁貴鎮下場子就足夠了……
第二類可稱之為「戰術類」,名將最多。如程咬金、侯君集、李道宗、薛萬徹、張亮等等。最突出的特徵便是,經常以李靖或李績的副手出現,執行戰術的能力,相當強悍和完美。後來雖也有獨自統兵的經歷,可惜戰績卻沒法跟李靖他們比。
比如程咬金,在晚年終於當了把統帥,去征討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卻搞了個灰頭土臉。若非李治心疼他,必是晚節不保。畢竟他搞屠城和縱兵搶劫財寶啥的,別管啥原因都不被允許!
第三類可稱之為「敢死隊長」,名氣最大,有兩位代表人物,秦瓊和尉遲恭!
秦瓊在正史中是單挑王,每次李世民發現敵將耀武揚威時,就對秦瓊說:「去,滅了他!」秦瓊次次不辱使命,斬敵將於馬下。尉遲恭則以勇猛和奪槊著稱。比如他跟李元吉比武,輕鬆躲過攻擊不算,還把李元吉的槊奪走。搞得李元吉恨上了尉遲恭,這太打臉了。
李世民顯然更偏愛尉遲老黑,不是秦瓊比不過尉遲恭,而是秦瓊則屬於「瓦崗體系」,且跟李淵關係很好,不如尉遲恭背景簡單。
這其實也是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選尉遲恭跟著自己的原因,使得尉遲恭擁有了超高曝光率。
但不論怎樣,這三類名將,都堪稱李世民的左膀右臂,無非是如何平衡其關係罷了。但問題恰恰也就出在這裡,就在同一時期,有一位比秦瓊、薛仁貴等更厲害的名將,卻被李世民徹底無視了,他便是蘇定方,那麼為何會這樣?
二、謎一樣的大唐名將
概括說來,在蘇定方身上有三大謎團。
其一是出生何時成謎。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說他出生在公元592年,另一個說出生在公元600年。到底是哪一年,至今沒有定論。
但無論哪一種,都可以確定。蘇定方比尉遲恭(公元585年)小一些。跟程咬金(公元589)和李績(594年)的歲數大致相當,遠比薛仁貴(公元614年)大許多。所以,蘇定方跟大唐初期的諸位名將,完全屬於同一時期。
這一下子就引出了蘇定方的第二個謎團:蘇定方的早期記載成謎?
對蘇定方的記載,幾乎都集中在李治時期。如程咬金由於沒有滅掉西突厥,失去李治的信任後,李治便啟用了蘇定方挂帥。
由此蘇定方隆重登場,據《新唐書》記載:蘇定方竟然率一萬人,就大破西突厥的十萬精兵,所謂「鏖戰三十里,斬首數萬級,賊大奔」。這是一種怎樣的畫面?
一萬唐軍,在方圓三十里的地界內,跟西突厥精兵殺得刀光劍影,揚塵蔽天。蘇定方已是花甲之年,依舊老當益壯,悍勇難當,只殺得銀須染紅……十萬突厥精兵,就這樣被一萬唐軍殺得徹底崩潰,如放羊一樣哭爹叫媽的逃竄,最終竟被砍殺了數萬人!
這戰績,比當年李世民三萬唐軍大破高句麗十五萬,還要牛。隨後蘇定方是連戰連勝,西突厥就這樣被滅了。樂得唐高宗李治,先跑到老爸李世民的昭陵,進行了一次盛大的獻俘祭奠。隨後來到太廟,他又搞了一場獻俘活動……啥叫「樂瘋了」,瞅瞅此刻的李治!
許多人都說,李治時期唐朝的國土面積最大。但可知一個蘇定方,就「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縱橫萬里,未嘗敗績」,是李治手中的第一王牌!
為何說,蘇定方比薛仁貴更厲害?無論戰績、滅國數量,還是用兵方面,都妥妥碾壓薛仁貴。所謂,蘇定方不死,薛仁貴難出!這不是誇大事實,而是實錘的歷史記載。
正是因蘇定方去世,薛仁貴才得到挂帥統兵的機會——雖有三箭定天山的傳奇,卻也有兵敗大非川的難堪,怎麼跟蘇定方相比?
但問題是,這麼厲害的蘇定方,早期記載卻是鳳毛麟角。只知道他先跟竇建德,後隨劉黑闥。在劉黑闥兵敗後,又回家隱居幾年,這才歸降了大唐。
至於第三個謎團,就是本篇重點要討論的。皆知:李世民愛才如命,為何徹底忽視了蘇定方?
三、李世民為何徹底無視蘇定方?
莫非蘇定方在李世民時期沒有表現?非也!
在公元630年,李靖滅西突厥之戰中,蘇定方就一鳴驚人。當時他出任了李靖的先鋒,率兩百騎兵,趁著濃霧去摸東突厥的老巢。當濃霧散去後,蘇定方一看,傻眼了:我咋摸到了東突厥老大,頡利可汗的營帳前了?
對方是重兵集結,蘇定方才二百騎兵,怎麼辦?尋常將領會「偷偷撤退,打槍不要」,趕緊向主帥彙報。可蘇定方卻二話不說,身先士卒帶著二百騎兵就沖了過去。不但一下子打懵了東突厥,還驚得頡利可汗帶著老婆——也就是隋煬帝的姐姐義成公主,等十幾個人撒丫子就逃。
這裡發生戰鬥,是喊殺聲震天,李靖聽到了,急率主力趕來,結果卻樂了。只見東突厥大軍,被蘇定方打得潰不成軍,且還烏泱泱地投降了一大片(頡利及隋公主狼狽散走,餘眾俯伏,靖軍既至,遂悉降之。)
李靖豈能放過這等機會,繼續追殺那些「見到我大唐兵士,卻敢不投降的」。最終此戰的戰果是,「斬首萬餘級,俘獲男女十餘萬、雜畜數十萬」。再強調一次,這不是寫爽文,是實錘的歷史記載!
為何說蘇定方比秦瓊還厲害三分,帶著二百人就敢開戰,這可比敢死隊長還兇悍!秦瓊再猛,可有過這種記載?故而,蘇定方也堪稱是「敢死隊長」一枚!
可惜蘇定方此戰雖一鳴驚人,李世民卻只升任他為「左武候中郎將」,後又改任「左衛中郎將」,然後就在這個官職上,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內,蘇定方就成了「安靜的美男子」,被李世民徹底被無視了——因此,這是為何?筆者認為,就兩點原因。
其一:人才太多,李世民顧不過來
如開篇所談,大唐初期,尤其是李世民手下名將如雲,甚至沒滅過國,都不好意思自稱是名將。在這種情況下,蘇定方這種「半路投奔」而來的人才,就只能默默努力了。能否有機會,並且抓住機會,多少有些撞大運的感覺。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李世民也算是給蘇定方提供了舞台,讓他跟著李靖征討東突厥。而蘇定方也抓住了這個機會,算是完成了「原始股」的積累。
但隨著東突厥被滅,尤其是李世民成為天可汗之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大唐幾乎無重要戰事。等再有戰事之時,如侯君集、李績等名將,早就盼得眼綠了,李世民出於平衡利益考慮,豈能給蘇定方機會?已經顧不過來了!
其二:蘇定方沒有所屬勢力。觀察那些大唐名將和名臣,幾乎都有所屬勢力。如瓦崗山勢力(李績、秦瓊、程咬金),秦王府勢力(長孫無忌、房玄齡),太子舊部勢力等等(魏徵、薛萬徹)。
蘇定方哪頭也不靠!若非要說有所屬,就只能屬於「李靖勢力」。可問題是當李靖滅掉突厥後,就遭到李世民(秦王府勢力,長孫無忌)的打壓,差點挨處分。從此李靖就成了「安靜的美男子」——等於蘇定方依舊沒有所屬勢力。
在這種狀態下,蘇定方如何能冒頭?不可能!這同時也是為何李治,那麼重用蘇定方的原因。
道理很簡單,當時的李治,正在跟長孫無忌展開權力爭奪戰。一下子,無根無基的蘇定方,就等於被收編為李治的「皇上、皇后(武則天)勢力」。
比如,蘇定方滅西突厥之戰,為何李治幾乎都樂瘋了,搞了兩次獻俘?等於他抓住軍權取得權威了。果然隨後就是長孫無忌被幹掉。這其實也是為何,蘇定方去世時,李治大罵手下人的原因:蘇定方於國有功,例合褒贈,卿等不言,遂使哀榮未及。
蘇定方去世後,大臣們都不吭聲,不彙報!這種反常情況已經能反向證明,筆者的推斷了!這大概也是為何蘇定方,會在「隋唐演義」中,變成大奸臣,被徹底抹黑的一個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