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輩子的善報、惡報,會在這幾個時間段,悄然降臨

俗話說:「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一個人再有本事,最多只能欺負身邊人,而無法欺瞞老天。只要一起心動念,因果就出現了,報應也就緊隨其後了。

善惡到了盡頭,終究是有報應的。所謂「一報還一報」。一切,都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有人會疑惑,這個世道,真的存在報應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個人做了什麼,那他在未來的某一刻,就會收穫什麼。

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頭百姓,無一不在因果報應的範圍裡邊。精英有他們的因果報應,普通人也有他們的因果報應。

人這輩子的善報和惡報,都會在這幾個時間段,悄然降臨。

一、人到晚年,就是「算總賬」的時候。

孔子說過一句話:「時也命也,慎始善終,盡人事而聽天命。」

在這番話當中,最重要的四個字,就是「慎始善終」。意思是,要謹慎地開始,才會有妥善的結果。

當然了,從古至今,都是慎始容易,而善終極難。哪怕是帝王將相,也容易在晚年的時候,行差踏錯,晚節不保。

橫掃漠北,擊敗匈奴的漢武帝劉徹,早年、中年勵精圖治,到了晚年就昏聵了,不僅鬧出了巫蠱之禍,還激發了內部的矛盾,逼得他不得不寫「罪己詔」。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中年勵精圖治,搞出了開元盛世,到了晚年就昏招連連,不僅聽信楊國忠、安祿山,導致安史之亂,還被迫出逃巴蜀,狼狽至極。

人到晚年,不論是善報,還是惡報,該來的,始終會不期而至。漢武帝劉徹如此。唐玄宗李隆基如此,普通人更是如此。

二、衰微之時,就是報應降臨的時候。

有的人身處困境,卻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逐漸走回上坡路。而有的人身處困境,卻霉運連連,愈陷愈深,一輩子都無法翻身。

都是人,都遭遇了困境,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呢?因為每個人身上的因果、報應,存在一定的差別。

前者有著一定的德行,也有著一定的能力,自然就能平穩過關。後者,也許毫無德行,樹敵無數,那他們倒霉,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所謂「麻繩專挑細處斷。」哪個地方比較薄弱,就會在哪個地方斷裂。報應也是如此,會在人們處於困境之時,悄然降臨。

有的報應,是善報,助人走出困境。有的報應,是惡報,讓人雪上加霜。可不論是善報,還是惡報,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正如佛家談到的「自己作來自己受」。因果的本質就是,現在做了什麼,未來就會迎來什麼樣的結果。

三、風水輪流轉的時候,報應會降臨。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三十年前,可能是他比較厲害,三十年後,可能他衰落了,輪到你比較厲害。再過三十年,可能你和他都衰落了,其他人變得厲害。

這就是所謂的「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強大,不可能永遠強大。弱小,不可能永遠弱小。一切,都是時時刻刻發生變化的。

就跟賺錢是一樣的道理,上一刻你能在這個行業撈到錢,不代表下一刻你也能在這個行業撈到錢。賺錢的時機,從來都不是固定的。

人,總有運氣好的時候,也總有運氣不好的時候。最關鍵的時間段,其實是運氣產生變化的時候。青黃交接之時,因果報應都會降臨。

由衰轉盛,這是善報。盛極而衰,這是惡報。在枯榮興衰這一點上,記得一句話就好,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四、氣數衰退的時候,報應會降臨。

項羽未滅,韓信領兵在外,甚至稱霸齊地,劉邦為了整體利益考慮,不得不封韓信為真齊王,捧得韓信高高在上。

隨著項羽被滅,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過了一段時間,有人舉報韓信謀反,劉邦趁勢將韓信貶為淮陰侯,並且軟禁了他。

身處京師的韓信,有一天登門拜訪了將軍樊噲,樊噲也熱情接待了韓信。事後,韓信感慨,我如今竟然要跟樊噲這樣的人交往。

這番話,被樊噲聽到了,就向呂后告狀。而樊噲,恰恰是呂后的妹夫。為了報公仇和私仇,呂后在長樂宮斬殺了韓信,既出了一口惡氣,也穩定了漢家江山。

韓信的前半生,可謂是風光無限。可韓信的後半生,卻是「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就是古人常說的「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氣數衰退的時候,哪怕精英、強者,也會變得一日不如一日,逐漸如薄西山。不幸的遭遇,由此而生。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