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是怎麼一回事?|母親節

沒有經歷過生育的人,大多並不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

就像旱鴨子知道什麼是游泳,但沒有實踐經驗。

這個類比沒那麼恰當,懷胎十月,教育子女可比理解、學會游泳難太多了。但你懂得,有的人只是因為了解到片面的信息,便將生育拒之門外;哪怕是已經有子女的男性,仍舊無法共情女性的付出。以及社會思潮的新變化,年輕人凝視自己,要不要按下生孩子、撫養孩子的按鈕,多啟動一個新的模式。這些群體,對這個話題都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知。

生育有共性,但同時每個人的經歷非常不同。對於女性來說,懷孕、分娩、教育下一代都是極具個體化經驗的。

沒體驗這件事之前,沒法學會「生育模式」的升級打怪法則。

圖源|圖蟲:生活記錄者-達叔

靠近看看生育的紋理,不僅是往前看,也是往回看,換個角度思考與母親的關係。母親節,不只是一句「節日快樂」。

痛和苦

最近不少人看了黃阿麗(ali wong)的新劇《怒嗆人生》,「感謝她替我們發瘋」,新劇推出的當月,她再次入選了《時代》年度最具影響力的100人。曾期待這個母親節能聽到她離婚、育娃的新段子,正如前兩次她的網飛喜劇專場一樣,在母親節這天,來點大尺度的大實話。

黃阿麗第一次懷孕7個月的時候,錄製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單口喜劇專場。效果有多好呢,花10美元看她演出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更重要的是,維持婚姻和男性女性育兒的雙重標準被粗暴又美妙地揭露出來。在醫院婦科和兒科診室,我都說不上來有多少人過來要跟我自拍」,黃阿麗說,「我應該在那兒賣票」。

如果你看過《老友記》莫妮卡和瑞秋教錢德勒如何「取悅」女友那一集,或許此處你腦海中的畫面是想成為、即將成為、已經成為母親的女性緊緊抱著黃阿麗,如錢德勒女友擁抱著莫妮卡欣喜若狂大喊「感謝」一樣,「你太懂我們了!」「你終於說出我們的心聲!」同是喜劇,令人發笑的表達,但細想覺得好慘哦。

第二次懷孕7個月的時候,黃阿麗又出了一個網飛專場。「我愛死我的女兒了……但我(生氣時)還是想把她當垃圾扔了!」她的風格一如既往的辛辣、血淋淋,講了生育後女性身體的變化——元氣大傷,「所有女性生產後都應該有三年帶薪產假!」

生育中的痛和苦其實也在段子中被消解。在黃阿麗的書中,有更多她期待生孩子和養育新生命的快樂。她的父母養育了四個孩子,她希望自己也生四個孩子。黃阿麗曾經歷過流產,第二次懷孕的時候她更加小心翼翼。

有一天,她連續三小時沒感受到胎兒踢肚子,她的同事說喝橙汁可以刺激寶寶動一動,她喝了果汁後躺在辦公室的地板上,把手放在肚子上,專註地感受胎動,「我側身躺了整整五分鐘,當瑪麗(她的孩子)突然變成一名跆拳道選手,捍衛她作為最強壯、最可愛的嬰兒的頭銜時,我差點要哭出來。但我沒哭,我在那兒一直傻笑。」

感動

不是騙人生小孩,而是創造新生命怎麼那麼多令人想哭的時候!

上海人jennifer是一位自由職業者,她和先生準備結束12年的丁克,生養孩子。嘗試了試管很久後,她終於等到了移植的那一天,2021年3月21日。

在去醫院之前,她帶了發卡和棒棒糖在身上,「帶這些小孩喜歡的東西,會吸引他們來找媽媽。」她很緊張,到了醫院後,醫生說醫院接到通知要關門封控。為了完成給等候的准媽媽的手術,門診取消,醫生都來做手術。「護士當時說你們今天都是非常好運氣的,你們一定能夠心想事成,一定能夠有寶寶。」

jennifer當天12:10完成了手術,醫院1點關了門。移植完後,醫生指著b超屏幕,說你看這個是你的子宮,這個小白點就是你的胚胎,是你的孩子。這是jennifer第一次有了「母親感」的瞬間,「來之不易,但我的身體里有了一個新生命!」

剖腹產當天,被打了麻藥後,jennifer覺得呼吸困難,此時她的丈夫正在另一條通道消毒,做準備,「我覺得我要死了,滿腦子只想看見他。」醫生開始拚命晃她,加速了手術,刀口開得比較短,「寶寶實際是7斤,但是預估的時候是6斤半,而刀口實際是按 6 斤去開的,最後用產鉗把寶寶取了出來。」

寶寶先是交給jennifer的丈夫,再由他抱給jennifer看。「我一直很期待看到小孩,看到之後就哭了。因為我之前經歷了好像要死了的過程,接著看到了一個新的生命,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蠻值得的。」與此同時,jennifer的老公逗笑了她,護士喊他快拍照呀,但他太緊張了,明明帶了手機卻找不到了。

jennifer的精細化育兒

jennifer從此之後就一直沉浸在了「育娃」的快樂中,「我希望能給她高質量的陪伴,小孩成長太快了,可能我上班回來,她就學會了一個新技能,比如翻身,或者哭的時候有眼淚了。」

jennifer每天和寶寶一起閱讀

孩子、母親、母親的母親

即使女性成為了母親,但對自己孩子的理解與對長輩母親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這不是一個雙向互通的過程,不會因為你有了孩子,突然就能和母親和解了。

母親有些頑固的地方是不會改變的,黃阿麗去年離婚後,她媽的第一反應是「不能等我死了以後嘛」,母親在要求黃阿麗「不要為自己而活」,她不想處理撲面而來的「離婚羞恥感」,而黃阿麗對母親的回應著實頭大。

jennifer的婆婆曾經因為她不願生育而放狠話不許她進家門,媽媽因為她不願生育全方位否定她所有的成就 ,現在所有人似乎因為孩子,一夜之間冰釋前嫌。中國家長會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卻不聽話,我生你吃了那麼多苦,你一點也不孝順。

jennifer正是在這種「因為我給母親造成了痛苦」的內疚中長大,也因為她把這種要用一輩子去還並且還不清的痛苦印象刻進了骨髓里才非常抗拒生育這件事。直到她生完孩子才從這種畸形的內疚感中走出來。

旅行博主蕾西住在普吉島,她的「吞金獸」混血寶寶已經十歲了。前段時間,蕾西邀請父母來泰國旅行,三代人一起體驗了很多年輕人喜歡的地方。蕾西試圖理解世界難題,如何和對母親多些耐心,溝通更順暢些。

一家三代人

母親們有自己的局限,作為子女一方面極力想避免原生家庭的痛傳導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一面又不自覺地會表現出和母親相似的行為。

《老友記》里莫妮卡試圖改變母親對自己不停地吹毛求疵

蕾西可沒放棄,作為旅行博主,她深知旅行對育兒與改善父母關係的推動作用。可以先約父母來個周末游,像給皮膚刷酸一樣,小劑量試起。不然一上來就是長期、長途的旅行可能換來彼此冷戰三個月。

蕾西鏡頭下的泰國

接著可以嘗試出國游,在國外,父母會更依賴子女,少了一些掌控感,尤其是強勢的母親,這時候也是拉近距離的好契機。

蕾西還發現了和母親喝一杯,有助於感情升溫。平日里母親說的都是家長里短的八卦,一兩杯紅酒下肚後,母親開始講起往事的後悔、親密關係的掙扎和思考,微醺中,母親變得更像是朋友,而非一貫頑固的虎媽。

母親節黃阿麗帶著女兒們在巡演的路上,「帶著孩子上路真是太美了。像一次非常有趣的家庭冒險。晚上我基本在演出,但在白天,我們能一起去去兒童博物館、花園,或者去見家人、朋友。」

jennifer的第一個母親節,沒有任何計劃,母親的身份在她看來和女兒的身份並沒有什麼不同。

蕾西對母親也沒有任何表示,「平時有想送東西的會送,不會刻意在某一天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

與長輩的對立並非是不可調解的,只是在治癒自己和下一代的過程中,反思母親給予的一切。黃阿麗似乎將為人母的初心與過程總結為了一句母親無奈時會說的話,「我知道我和全職媽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儘力做到最好了。如果那對你們來說還不夠好,等你們有了孩子,你們就明白了。」

參考: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632118

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80608/ali-wong-netflix-hard-knock-wife/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feature/ali-wong-comedy-beef-divorce-motherhood-stand-up-1235337784/

編輯|ella kang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