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凈山被稱為貴州第一山,在它的山下藏著一個山谷,被人們稱為貴州第一溝,它就是亞木溝,這條溝早在唐代以前就已有一定的名氣,是當地土司盛夏避免的地方,那時還不叫亞木溝,而叫隱龍溝,後來因為溝中長了一棵形似石頭的神樹,不僅能驅邪治病,食其果實,還可使多年未育的夫婦得子,所以當地人便稱其為亞木溝(亞木在古代土家族語言中是神木的意思),《思州府志》中便有關於它的記載:「亞木其神,莫可言傳;其溝之妙,實甲黔境」的記載。
在前面的文章中,渝帆曾介紹過亞木溝的水景與自然環境,但亞木溝並不只有自然風光,還有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文化遺存,位於亞木溝一側山頂上的明朝古院便是其中之一。
按照景區的資料介紹,這座明朝古院雖然是後來新修的,但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是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隱居的地方。劉伯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據說他前知500年,後知500年,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
好好的軍師不做,為什麼他會到貴州銅仁來隱居呢?對此,民間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說,其中有一條被寫在了明朝古院的介紹中:相傳劉伯溫乃是天神下凡,他來下界之前,他的師傅曾對他再三叮囑:你到了凡間後,千萬記住一件事,不能破壞龍脈。
後來他輔佐朱元璋一統天下之後,夜裡他夢到了他的師傅,師傅對他說:之前交代的事為什麼不記做 ,讓你不要破壞龍脈,可是你卻拋之腦後觸犯天條,還不速速離開朱元璋,找深山隱蔽,否則將禍及滿門。
劉伯溫夢醒後,嚇出了一身冷汗,天亮後立即調轉車頭一路向西,最後沿著武陵山脈來到了梵凈山下,他夜宿亞木溝,觀這裡群山環抱,青山秀水,乃是人間仙境。於是就決定於在此開荒種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起了安逸的隱居生活。
不過幾百年前的古院早已不存,目前我們看到的古院是十餘年重建的,從空中俯瞰,古院面積不小,房間頗多,門窗雕龍刻鳳,古蘊深厚,雖然是仿古重建 ,但它構建之質樸、氣韻之本色、氛圍之空靈、感悟之靜美,委實並不多見,為亞木溝的自然山水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