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2025年05月21日00:50:17 搞笑 4543

很多人都知道李白除了會寫詩之外,劍術也是相當超群,被譽為「大唐第二劍客」。那麼第一劍客是誰呢?他就是李白的師傅裴旻,中國歷史上有「八聖」,他就是其中之一的「劍聖」。

在李白的詩中,曾經有過很多關於劍與酒的句子,「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酒後競風彩,三杯弄寶刀」等都充滿著豪情壯志,從他的詩中可以感受到劍舞的魅力。

如果說李白的詩和劍曾打動你,那麼裴旻的劍舞你一定要領略,因為但從沉悶的文字里就能感受到他舞劍時候的那種恢弘氣勢,彷彿他已經跳脫出文字的束縛躍然於紙上了,也難怪他拿下「劍聖」的名號。

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 天天要聞

劍聖之名

裴旻是唐朝開元年間的一名將軍,他常年鎮守在北平一方,曾多次參加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為大唐立下過汗馬功勞,其曾官拜「左金吾大將軍」。

裴旻自幼開始習武,史料中記載他「善騎射」,在北平期間還曾打死過很多老虎,堪稱大唐打虎第一人。那裡的父老鄉親都贊他「比猛虎還要勇猛,甚至猛虎都不可敵」。這份稱讚對裴旻來說是實至名歸的。

他除了騎射技巧驚人之外,他的劍舞更是出神入化。當然相比大將軍這個鐵飯碗來說,劍舞也只能算是打發閑暇時光的一種娛樂方式。

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 天天要聞

可是能把娛樂玩得這麼溜的也就只有他了,唐文宗曾頒布過一道聖旨,奠定了唐朝「三絕」,即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還有裴旻的劍舞,這可是得到官方認證的,可見裴旻的實力已經出神入化。

裴旻的劍舞在歷史上卻沒什麼名氣,雖然他的劍耍得有模有樣,比李白要好上太多,但是提到劍客,人們第一個想起的還是李白。

中國的其他七聖各個都有名氣,他們分別是文聖孔子、武聖關羽、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茶聖陸羽、酒聖杜康和醫聖張仲景,裴旻在其中則顯得相當默默無聞。

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 天天要聞

可是在唐朝時期,裴旻是非常有名氣的,之所以後來盛名漸衰,是因為很多人覺得這舞劍不是什麼「正經事」,更沒什麼實用性,找工作都不能拿來當簡歷的事情,久而久之也就不在意了。

不過這也是後世之人的想法,在唐朝那個是歌舞昇平的年代裡,即使劍舞之術沒有什麼大用處,可是也能成為一技之長,至少能做到讓人佩服的話,也是非常不錯了。

顏真卿曾經寫詩讚揚過裴旻的劍舞,「劍舞若游電,隨風縈且回」。王維也曾寫過一首詩送給裴旻,「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琱弓百戰勛」。兩首詩都不離劍,可見兩位文豪對他的才情都很認可。

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 天天要聞

嘆為觀止的劍舞

在很多大唐正史的記載中對裴旻的劍舞寥寥無幾,但在野史《獨異志》中卻有過精彩的記錄。吳道子也是「八聖」之一的畫聖,更是一個全才畫家,各種花鳥蟲魚、神仙鬼怪都信手拈來。

離家多年的他一直在京城任職,一次偶然的機會,唐玄宗派他去河南洛陽出差。這裡也是他的家鄉,久別歸家他心情非常不錯,於是便去拜見一批書法界的老朋友,其中就有裴旻。

裴旻不算吳道子的朋友,只是在共同朋友的引薦下相識的,不過裴旻早就聽聞過吳道子「畫聖」的名號,對其也非常的欣賞。這一次來拜訪吳道子,裴旻是想請求他幫個忙。

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 天天要聞

裴旻的母親最近剛去世,他想請吳道子到天宮寺中幫自己畫一幅悼念母親的壁畫。吳道子也沒有推辭,當場就應承了下來。他也聽說了裴旻劍舞超群,也想一睹其舞劍的身姿。

吳道子說:「張旭以前曾經在公孫大娘的舞姿中得到啟發,從而使得書法造詣飄逸自如,我也希望在作畫之前能欣賞一下將軍的劍舞,不知將軍可否賞願」?

裴旻欣然同意,隨後兩人來到天宮寺的大殿中,裴旻身穿著戰袍,手裡拿著祖傳的青龍寶劍,氣定神閑之後便利劍出鞘,隨著一道寒光射出,舞劍正式開始。

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 天天要聞

一會兒靜如處子、一會兒動如脫兔,身軀柔軟似蛟龍,跳躍起來又如猛虎,可謂是剛柔並濟。他最後的收劍動作更是儀式感滿滿。

只見他閉著眼睛將劍拋向高空數十丈,劍如同電光火石般落下,裴旻手執劍鞘在下面接著,劍穩穩噹噹地落入了劍鞘之中。

吳道子看得目瞪口呆,沒想到裴旻的劍術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受到啟發後他馬上跑去作畫,不出半個時辰,一副《佛像圖》便一氣呵成。

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 天天要聞

這幅壁畫被稱「為天下之壯觀」,是吳道子在裴旻的劍舞的啟發之下揮毫而成,看來藝術還是需要靈感和刺激,這樣才能創作出驚世駭俗的作品。

劍聖地位

得以有機會見識裴旻舞劍的除了吳道子之外,還有中國「八聖」之一的「詩聖」李白。他本身對舞劍也很感興趣,從他諸多詩歌的風格就能看得出來,他很喜歡這種快意江湖的感覺。

李白在看過裴旻的舞劍之後也是驚為天人,當即就表示要跟裴旻學習舞劍,嚴格來說裴旻還是李白的師傅。而李白「大唐第二劍客」的名號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裴旻。

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 天天要聞

在歷史上舞劍這方面來說,裴旻之後再無人能匹敵。就像其他「七聖」一樣,在江湖上的地位是非常穩的。

後世人對裴旻的劍術也有過研究,發現他的舞劍技巧不單單只是配合音樂節拍來擊刺進退,而且還夾雜了有些雜技表演技巧,就如最後那個氣勢如虹的收劍動作就是雜技形式。

不過也有人說裴旻的劍術拿來登台表演是可以的,但是在實際作戰當中的話沒什麼實用性。雖然這種舞劍的方式在戰場上確實很少運用,但也不能說毫無用處。

中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的七聖如雷貫耳,為何唯獨劍聖默默無聞? - 天天要聞

在《朝野僉載》和《新唐書》里都曾有過記載,裴將軍在幽州與奚人作戰的時候被敵軍給圍困,裴將軍立在馬上舞刀,抵擋著四處飛射過來的密箭,那些箭都迎刃而斷,奚人大驚後退走了。

裴旻能打落敵人射出來的利箭實在難得,如果不是他劍術了得的話,恐怕早就被射成了刺蝟。所以說舞劍不實用有點太過於刻板了,這要看你如何運用。

裴旻練就一身遊刃有餘的劍術,能讓自己在戰場上輕鬆制敵,在單挑中也可以有很大的優勢,用劍如神總是能出奇制勝的,裴旻的「劍聖」之名可不是虛有其表。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