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全都牢牢把控在皇帝的手中,歷代皇帝也都在不遺餘力地採取種種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
大多數情況下,從皇帝到中央權臣都為男性,國家至上而下的權力幾乎都掌握在男性手中,這導致女性社會地位極為低下,一定程度上淪為了男子的附庸一般的存在。
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的女性掌權的時刻,比如漢朝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前者只是權傾朝野,但仍處於劉氏家族的統治之下而後者則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她的一生從即位到下台都轟轟烈烈,還權李唐後仍然永享尊榮。

十餘載女皇崢嶸歲月
一代女皇的傳奇生涯始於十四歲時入唐太宗的後宮為才人,在度過了短暫的太宗妃嬪時期後又經歷了先帝去世、高宗即位。
身為先帝無子妃嬪的武氏本於感業寺為尼,但其實卻早已與新帝暗生情愫,二人一直藕斷絲連;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武氏雖為先皇后妃,但年少輕狂的高宗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其接入後宮,後來還立武氏為皇后。
武則天成為皇后後不久,而立之年的高宗李治便時常發作疾病,身為皇后的武則天便理所應當地幫助高宗處理政務;漸漸地,武則天對權力的把控力度越來越大,帝後之間的齟齬加深。

後來短命的高宗在人生的第五十六個年頭駕崩,皇位落到了太子李顯的手中,是為唐中宗;這一年,五十九歲的武則天坐上太后之位,仍然把控朝政大權。
次年,高宗李顯因親近韋氏一族而被廢黜為廬陵王遷於房州;武則天轉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后仍臨朝稱制。
隨著武則天的權勢越來越大,最終於六十七歲時改唐為周,正式即位為帝,自此李唐王朝成為武周的天下,武則天穩居女皇之位十餘載,直至老邁之時才還位於兒子李顯。

政治頭腦優越,擁護者眾多
武則天被迫下台還權與李唐之後,在無明面上的實際權利,但干政多年、稱帝十年的她儘管樹敵無數,卻從未有人敢找他秋後算賬。
造成這樣的情況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武則天從早期的高宗皇后到後期成為輔政稱制的太后,再到即位稱帝,一代女皇在多年的政治生涯的沉浮中憑藉著卓越的政治頭腦和謀略手段培養起了一批忠於自己的親信。
縱觀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為政舉措,我們便可以發現,在位前後的武則天都是一個明察善斷、能夠知人善用的英明統治者,她對於各級各類人才的選拔工作十分重視。

在政治教育這一方面,女皇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科舉制度的基礎之上,又開創了殿試、武舉及試官制度;此舉使得許多「寒門貴子」更大程度地不受家世、門第的束縛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一舉成為朝廷棟樑。
俗話說:千里馬常有,伯樂卻不常有;正因為如此,許多受到女皇賞識的有識之士對於武則天的知遇之恩很是感激。漸漸地,朝廷中除了本就是女皇武氏一族親信之外,又增添了許多與武則天一心的忠臣,女皇的人脈圈不斷擴大。
許多受到武則天賞識和提拔的臣子經過十數年如一日的宦海浮沉,到了武則天退位下台之後已經成為李唐朝廷中央的中流砥柱;此時擁護者眾多的武則天即便是沒有明顯的實權,也是不會有人膽敢找麻煩的存在。

除此之外,女皇武則天從擴張勢力的第一步開始就在朝廷中施展手段排除異己,所以多年下來順女皇者昌,逆女皇者則亡,如此一來即便是權勢不再也無人找她算賬了。
當年成為高宗李治的妃子之後,武則天在邁向皇后的道路的過程中也是充滿了艱險的;當時高宗的王皇后被滿朝忠臣視作是做正統,所以「廢王立武」的目標並不容易實現。
當時的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二人團結一心,一同努力;在王皇后被廢、武則天順利坐上了皇后之位的過程中,許多不支持武則天的朝中元老都被武則天和李治明裡暗裡地打擊出局。

譬如:宰相褚遂良遭到外貶,長孫無忌等老臣則被削職免官貶出京師。
高宗李治與新後武則天都是「廢王立武」事件中的得利者,高宗李治打擊朝中老資格,基本實現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取而代之的新皇后武則天則將反對自己的朝臣一一驅逐,在朝中也漸漸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棄侄傳子,永享尊榮
武則天在位十餘年,除了卓越的政治能力使朝中眾人無不拜服之外,賞罰分明的狠辣作風也是女皇武則天的顯著特徵。

一旦被發現有謀逆行為,即便是李武親族也一律嚴懲不貸,在此鐵拳鐵手腕的管制之下,雖動亂有所減少,很大程度上維繫了穩定的統治。
但弊端是武則天到了晚年時兒子與侄子幾乎已經死傷殆盡,想要從倖存的幾位資質欠佳的候選人中選一個皇位繼承人便難上加難。
女皇較為合意的人選有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和兒子李顯、李旦等人,就在武則天猶豫不決想要立侄子為皇位繼承人以達到將武氏一族的榮耀傳承下去的目的之時,宰相狄仁傑一語點醒夢中人,使得女皇最終還位李唐。
狄仁傑說坦言,如果論血脈的親疏遠近,姑侄之情始終比不上血濃於水的母子親情。有道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罷茅塞頓開的女皇意識到還權李唐已是眾望所歸。於是,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後即皇位。
退位後的武則天雖無實權,但地位上貴為皇帝之母,母憑子貴的道理依然適用,仍是為天下第一尊貴的女性的武則天自然無人敢找她秋後算賬。
在李顯眼中,無論朝政之爭如何武則天都是自己母親,百善孝為先,李顯對武則天一直十分恭順。

武則天82歲被迫下台,儘管無權無勢,但在一眾朝臣的擁護之下,貴為皇帝之母的她晚年無虞,數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政敵大多已經被消滅。
即便是臣下有不滿,也只是在神龍政變中發泄在了女皇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這兩隻替罪羊身上,無人敢找武則天秋後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