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德二年(757年)的睢陽城,在叛軍鐵蹄下顫抖。城牆上斑駁的血跡被春雨浸潤,泛著暗紅的光。雷萬春手持斷槍,血水混著雨水順著護心鏡滑落,在青石板上綻開朵朵血花。這位身長八尺的河北漢子,此刻正用殘缺的軀體構築著最後的防線。
"將軍,您的眼睛......"副將李韜聲音哽咽。七日之前,雷萬春在城頭指揮防禦時,被叛軍弓箭手射中左目,箭頭穿透顴骨深深扎入顱腔。他卻以佩刀斬斷箭桿,繼續督軍死戰,城頭將士見狀無不落淚。此刻他右目也已充血腫脹,卻仍死死盯著南方天際——那裡是唐軍援兵的方向。
叛軍主帥尹子奇站在五里外的土丘上,望遠鏡里那個渾身浴血的身影讓他心悸。"此人若在,睢陽難破!"他調來軍中神射手,二十張強弩同時瞄準城頭。雷萬春察覺異動時,箭雨已至。一支鵰翎箭穿透他的左肩,另一支擦著咽喉划過,在脖頸處留下深可見骨的傷痕。
"報——糧道被斷!"斥候的急報讓城防軍面色慘白。雷萬春踉蹌著扶住女牆,看著城下堆積如山的叛軍屍首,突然仰天大笑:"當年在范陽,安祿山那廝說我雷家男兒貪生怕死,今日便讓他看看河北漢子的骨頭!"他撕開戰袍,露出遍體鱗傷的胸膛,將斷槍重重插入城磚:"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黃昏時分,叛軍發動第九次總攻。雷萬春率敢死隊從側翼殺出,所到之處血光四濺。他的佩刀早已卷刃,便徒手與敵肉搏,指節間露出森森白骨。混戰中,一支長矛穿透他的大腿,他卻反握住矛桿將敵軍拽下馬來,用牙齒咬斷敵人喉管。

子時的梆子聲響起時,睢陽城頭的戰旗依然獵獵作響。雷萬春倚著女牆坐下,懷中緊抱著染血的帥印。他知道援軍不會來了,這座孤城已堅守了十個月,六萬軍民只剩不足千人。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他解下腰間的玉佩,那是臨行前妻子塞給他的平安符,此刻已被鮮血浸透。
當叛軍終於攻破城門時,看到的是令人震撼的景象:雷萬春靠著箭樓立柱而坐,全身被射成刺蝟,雙手仍緊握著斷槍。他的右目圓睜,彷彿在凝視著長安的方向。尹子奇下馬參拜,感嘆道:"唐朝有此忠勇之士,安能不滅?"
千年後的睢陽古城,雷萬春祠香火鼎盛。碑廊里的《忠烈傳》記載著:"雷氏英烈,睢陽屏障。血沃山河,氣貫長虹。"每當春風拂過城牆上的箭垛,人們總會想起那個浴血奮戰的河北漢子,他用生命詮釋了什麼叫"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