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過西北的羊雜湯,才知道原來戈壁深處也有美食

羊雜湯是西北有名的小吃,到西北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看見,每每去到北方第一件事來碗熱氣騰騰的羊雜湯,真是一湯解千愁,一碗羊雜湯下肚所有時間的煩惱都忘記了。西北最地道的羊雜湯當屬敦煌,敦煌是我去過的羊雜碎湯最正宗的地方,在敦煌隨處可見賣羊雜碎湯的店鋪。

本以為羊雜湯就是羊的內臟等物,南方的豬雜湯就是豬的內臟,豬腸、豬肝、豬肚、豬心等,牛雜湯就是牛的內臟,牛百葉、牛肚、牛腩等、把這些內臟剁碎,爛燉在一起。而西北的羊雜湯則是羊頭肉,羊肚,羊百葉等做成的,原材料上與南方有很大的區別,羊雜湯味道清淡,配上蔥花香菜沫清香爽口。

敦煌有家經營了十幾年的店鋪,走進店鋪,羊騷味撲鼻而來,稍微過一會,騷味散去,則是羊肉香味撲鼻而來,這家老店所用的雜碎都是羊剛殺後的,從不用過夜的雜碎,老闆說羊雜湯就是得用新鮮的,過夜後做出的羊雜碎湯味道就不鮮美了。羊雜湯還得配上西北特有的香豆餅吃,香豆餅既可以去除膻味,也可以吃到西北特色香豆餅。香豆子是西北特色植物,分布在西北地區、江淮流域以及東北、華北、西藏等地區,多以嫩葉磨粉食用入葯,有清火去膻的作用,香豆餅是烤餅裡面加一些香豆葉粉,帶有特殊的香味和甘甜。

羊雜堂一煮羊肉的湯為原湯,放入洗凈的羊頭肉、羊肚、羊百葉等,加鹽、蔥、香菜即可。西北用的是大蔥,南方用的的小蔥,大蔥斜切成小段,放於碗底,倒入滾燙的羊雜湯即可將大蔥燙熟,大蔥的香味瞬間迸發出來了。北方人喜愛紅油,澆上一瓢紅油,整個湯紅紅的一大片,非常艷麗。

羊雜堂有兩種吃法,一種是先吃羊頭肉、羊肚、羊百葉。再喝湯,細口細口的感受湯的鮮味,湯香味濃,清香無比。加了紅油的湯,越喝越有味,越喝越熱,一碗湯喝完,從頭到腳都冒熱汗,冬天也就不怕冷了。二是先喝湯,據店老闆說老西北人一般都是第二種,他們覺得湯比羊肉好吃,他們知道羊雜湯的精髓都是在湯里,他們喝湯也不加任何的調味料,慢慢的喝,慢慢的品,喝完湯後,再吃肉。

一碗好的羊雜湯不膻、不騷、羊頭肉嫩、羊百葉脆、羊肚軟。西北人說按照他們喝湯的方法可以嘗到湯里的淡與甜,淡是羊雜的肉味道淡,甜是羊雜湯汁甜。喝過羊雜湯,雖覺的西北美食其貌不揚,但細細品味,卻能理解其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