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老北京銅鍋涮肉的講究,保證讓你垂涎三尺!

北京人的講究,是出了名的。講究禮兒,講究面兒,講究吃,講究玩……這是三朝古都遺留下的「血統」,也是一種不將就的生活態度。

農曆八月十五到正月十五,時令從深秋進入冬季,這是北京人涮羊肉的時節。大街小巷的涮肉店,家家爆滿。

這時的羊肥瘦合適,正是肉質最鮮美的時候。性溫的羊肉還是上好的溫補食材,「數九」頭一天,吃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涮羊肉,便做好了迎接漫長冬日的準備。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人們的生活中飲食就是最基本的一件事了,而在中國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就不一樣了。

就拿北京人來說,他們講究不時不食,也就是到了什麼時節就要吃什麼樣食物,像在每年的冬至以後,北京人才會開始吃涮羊肉,因為春夏吃羊肉燥氣比較大,容易上火,而冬至以後就不一樣了,吃羊肉不僅不會上火,而且還具有滋補的作用。

老北京的涮羊肉,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因為這涮羊肉如今已經成為北京美食的一張名片,像現在很多人去北京旅遊,除了北京烤鴨之外,涮羊肉也是必吃的美食之一。

對於老北京來說,天兒一冷,就到了吃涮羊肉的時候了。大銅鍋,紅炭火,配上切得整整齊齊、細細薄薄的羊肉捲筒,再蘸上鮮香味醇的麻醬,這熱乎勁兒帶來的滿足感是什麼山珍海味都替代不了的。

而且這老北京涮羊肉跟火鍋可是很不一樣的,涮羊肉吃起來比火鍋講究多了,光是醬料就很講究「老八件」,用麻醬、醬油、蔥白、香菜、蔥花、韭菜花、醬豆腐和鹵蝦油調製成的蘸醬,吃起來確實很不一樣,味道香濃,讓人垂涎三尺。

涮羊肉相傳是忽必烈發明的,據說有一次征戰時,忽必烈見將士們思鄉情切,於是讓廚子準備羊肉,正在這時,部隊突然要開拔,但將士們還飢腸轆轆,廚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了薄片在鍋中涮。

等肉色變白後盛出,再撒上細鹽,分給將士們吃,沒想到意外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後來忽必烈打了勝仗,慶功宴上讓廚子依法炮製,並配上美味的蘸料,賜名「涮羊肉」,從此成為了著名的宮廷佳肴。

銅鍋的講究

老北京涮羊肉,鍋必是銅鍋,肉必是羊肉

銅鍋耐高溫,非常適合當火鍋鍋具。老北京涮羊肉的銅鍋頭大底小,體高膛大,分為三部分,上部為通心煙囪,中部為盆狀鍋體,下部為爐式支架,使用時先向鍋內加入底湯,然後把燃紅的木炭加入炭爐之中進行加熱,食用的時候可以隨時添加底湯。

老北京涮羊肉用的是鍋爐一體的銅火鍋,紅銅色立式鍋身,中間是圓錐狀的爐子,高高的煙囪上還有個用來控制火候的鐵片夾子。

以前吃炭鍋涮羊肉的時候還可以把羊肉片貼到銅壁上烤出油花來,這樣的火鍋湯里羊肉味都非常濃香。

銅鍋導熱性能極好,炭火的熱量迅速而均勻地傳遞出來,挨著爐邊的水迅速蒸騰,滋滋作響,湯底如浪花般翻騰起來。放入食材,總能以最快的熟讀滾熟,這樣才能達到「涮」的效果,涮出的食材口感也更嫩更鮮美。

和潮汕有名的牛肉火鍋一樣,老北京涮羊肉用的羊肉也很講究。羊肉一般選擇內蒙古的羊,草原羊一涮就熟,久涮不老。要手切,切的時候要剔下筋膜,肥瘦均勻,講究紋理清晰、整整齊齊、自然舒展、紅艷美觀。

湯底的講究

老北京涮羊肉的湯底講究「清水一盞,蔥姜二三」,有的還會添加一些能提鮮但又沒有異味的食材,比如蝦、桂圓、枸杞、百合等。涮的時候先下一塊羊油提個香,然後再涮肉。

與其他火鍋重油重辣的鍋底不同,老北京涮羊肉用的是白開水,一點薑片、蔥段、香菇、枸杞、大棗,便是鍋底的全部內容。

據說最初鍋底也是高湯熬制而成,後來因為各商家競爭,有人想到推出清湯鍋底來證明自家的羊肉好,才漸漸流行開,所謂「好肉配清湯」。

越是優質的羊肉,越需要簡單到極致的清湯,方能襯出肉質本身的鮮美。清湯的淡,羊肉的鮮,二者不爭不搶,和諧統一,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美食智慧。

肉的講究

鋪在青花盤子里透過肉片可以看到盤子的花紋,盤子必須干,不能出水,要立盤不散,翻盤不掉。涮肉不可有浮沫,越涮湯越清。能達到上述要求的羊肉才是上品。

老北京涮羊肉一般涮八個部位,分別是羊上腦、羊三叉、羊裡脊、羊磨襠、一頭沉、黃瓜條、羊腱子、羊筋肉。

羊上腦:位於脖頸後,脊骨兩側,肋條前,因接近頭部故稱「上腦」,肉質中脂肪交雜均勻,分布似大理石花斑,質地較嫩。

羊三叉:羊腿部的肉,整塊肉形成一個「Y」字形,所以稱為三叉,分為大三叉和小三叉。

大三叉是羊後腿部分,肥而不膩,十分嫩滑,入口即化;小三叉是羊前腿的部位,肉質相對瘦一些,涮的時候不用等到完全變色,口感會更鮮嫩。

羊裡脊:羊脊椎的兩側,緊靠脊骨後側的小長條肉,纖維細長,這個部位肉質較瘦,口感嫩,不適合久涮。

羊磨襠:臀尖肉,質地鬆軟,偏瘦,筋肉相連。因為靠羊尾的部分,所以最鮮也最易膻。

一頭沉:羊大腿外側的一塊肉,和大三叉相比,一頭沉瘦肉佔比更高,肉質更嫩。

黃瓜條:長在羊大腿和臀部,呈條狀包裹著股骨,一片肉兩種顏色,一隻羊身上就兩條,肉色淡紅,一條條的,口感非常嫩。

羊腱子:腱子肉是大腿上的肌肉,純瘦肉,肉質很彈牙,肉中夾筋,很有嚼勁。

羊筋肉:剔除了肋骨的腰窩肉,口感脆香。

愛吃瘦的,可以點裡脊、黃瓜條、磨襠;愛吃肥的,可以點上腦、三叉、一頭沉;愛吃帶筋的、脆爽的,可以點腱子、羊筋肉。

麻醬的講究

麻醬蘸料是涮羊肉的靈魂。

涮羊肉要想好吃,光羊肉好是不夠的,畢竟是清湯,這時候就需要一碗美味的蘸料,而能和涮羊肉相得益彰的蘸料就是麻醬了。

麻醬配上涮羊肉,既不會掩蓋羊肉的肉香,又能蓋住羊膻味,芝麻的香氣與羊肉的肉香混合,味醇而美,冷的醬料又能瞬間給熱燙的羊肉降溫,讓它適合入口。麻醬是北方火鍋最常見的蘸料,也是涮羊肉最重要的蘸料。

老北京涮羊肉的麻醬一般是花生醬和芝麻醬調和的,比例差不多2:8,講究一點的老店澥麻醬的水都是用甘草、香葉、党參等熬煮的。

家庭中我們一般就用清水澥,一點點加水到澥開,然後加入韭花醬、豆腐乳、蚝油、蝦油、芝麻等,攪勻就可以了。涮肉我們一般只蘸到肉的三分之一就夠了,鹹淡適宜,搭配得當。

吃法講究

有了最講究的食材、炊具和蘸料,才不過完成了一半。怎麼吃也是一門大學問。北京老饕們往往會先涮上幾片羊尾巴油肥肥鍋,讓湯底更鮮美。然後才開始涮肉。

涮肉時,都是各涮各的,用筷子夾著在沸水中輕輕抖摟,左三下右三下,涮到發粉肉就熟了。夾進盤子里,淋點調製好的蘸醬就可以吃了。很多人喜歡直接蘸料吃,也很美,但吃到後來蘸料稀了,口感會大打折扣。

涮完了肉,可以小歇一會,吃兩瓣糖蒜解解膩。

然後就可以涮菜了。

現在蔬菜種類豐富,選擇很多,但必吃的是經典「老三套」:白菜、豆腐、粉絲。它們本身清淡,可以吸收羊湯的鮮香,又不至破壞了原來的味道。

涮完菜之後還要吃點主食。將雜麵下到滿是羊肉鮮味的湯底中煮熟,就著碗里剩下的料,再擓點湯,點一個現烤的外酥內軟、口口生香的芝麻燒餅。

一口餅一口麵湯地慢慢吃完,用北京話說,「溜縫」,把胃裡所有的空隙都溜滿。

搭配小吃講究

吃川渝火鍋的時候流行搭配小酥肉,那你知道吃老北京涮羊肉的時候搭配什麼小吃嗎?麻豆腐是北京涮羊肉常搭配的小吃,它是綠豆渣發酵之後做成的,要用羊油炒,配著辣椒油吃。

除此之外,糖蒜、豆汁兒、豆面焦圈也是涮羊肉時經常會點的小吃。涮羊肉的主食則以燒餅和綠豆雜麵為主,具有悠久歷史的酸梅湯則是老北京涮羊肉的不二解膩飲品。

結語

易中天說火鍋熱表示親熱,火鍋圓表示團圓,火鍋用湯水處理原材料,表示以柔克剛,火鍋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滲透,體現了一種中和之美,火鍋吃的不是鍋中食物,而是人情、血脈。在這漸冷的深秋,趕緊邀上三五好友吃頓涮羊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