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冰箱只剩下麵包,也能製作的零缺點氣派法國甜點:法式吐司!

導讀:當冰箱只剩下「隔夜不新鮮麵包」,也能製作的零缺點氣派法國甜點:法式吐司!

在英國,這道菜還有個別名叫「溫莎堡的貧苦騎士」

法蘭西民族以美食享譽全球。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一些特殊料理,

不過法國也許就是比其他國家多很多。

無論如何,法國人對於好料理興趣濃厚,

即便做最簡單的家常菜也不怕費事,

非常在意吃下肚的東西。

「認真」這個形容詞經常出現在有關美食的談話上。

「一家認真的餐館」('unemaisonserieuse')

他們在推薦餐廳時會這麼說,

沒有比這更崇高的讚美了。

著名的法國大廚瓦特勒先生(MonsieurVatel)為路易十四準備慶祝晚宴時,

因為做菜用的魚來晚了而自刎身亡。

不過正因為即便準備最簡單的食物也不怕麻煩,

使得法國出了很多有名的廚師,

讓他們遠近揚名的與其說是他們料理的食物,

不如說是對料理秉持的態度。

以法式吐司為例,

它在法國是一道熱門的甜點。

其實它是奶油布丁麵包的變種,只不過做得更細緻。

我頭一次學做法式吐司以及其他幾樣法國好菜,是在法國南部時。

當時我們鄉下的房子常有一群建築工人進進出出,

慢條斯理地整修快要倒塌的牆。

雖然法國南部嚴格說來不像史特拉斯堡或里昂是美食重鎮,

但我總注意到這些工人對食物有著濃厚興趣,

在中午的兩小時休息時間,

他們會坐在橄欖樹蔭下,大口喝著紅酒,

討論這種或那種香腸(saucisson)有多麼好吃。

他們收工離開屋子時從不忘了說:「祝您胃口大開!」

有時還會鑽進廚房,掀起鍋蓋瞧瞧,

議論我正在燒的菜,見多識廣地給意見。

對於夏修卡烘蛋燉菜(tchaktchouka)和雜燴燉菜(ratatouille)

注1各自的優點,跟工頭有過一番熱烈的爭論後,我發現他們對我又更熱情了一些。

注1:兩者都是燉菜,

前者源自突尼西亞,後者源自普羅旺斯。

有一回,在某個酷熱天,

當時我們還沒買冰箱,餐櫃也空空如也,

五位意外的訪客登門,一副快活的樣子,

坐下等著吃飯,神色還越發不快。

我躡手躡腳走到後門討救兵,跟建築工人描述狀況,他們馬上接手。

馬利歐帶來鄰居家養的雞開始拔毛,

凱薩從他自己的土地(terre)

他們這樣稱呼分配到的小菜園―摘來了蔬菜。

工頭馬塞爾進到廚房裡教我做法式吐司(PainPerdu)

這道他常天花亂墜地對我描述的料理,

但我嫌它太費工,從沒動手做。

我永遠記得他,渾身水泥污跡,

高頭大馬地在廚房裡簡直難以旋身,

他的大手掌動作細膩地打蛋,斟酌糖的用量。

他無疑會讓老婆在廚房裡很不好過,

無疑是在家翹二郎腿臭著臉等著被餵飽的那一個。

但在我的廚房,他是我那一天的救星,

教我如何做法式吐司。

「這道菜沒什麼缺點,而且看起來很氣派。」

一本老料理書這麼說。

做法如下(6人份) :

6片隔夜的麵包

225毫升(3⁄4杯)牛奶

1大匙糖

1⁄4小匙香草精

3顆蛋黃

2大匙奶油

步驟如下:

1.取6片約摸1⁄2吋(1.5cm)厚的隔夜麵包。切除麵包邊。將加了1大匙糖和1⁄4小匙香草精的牛奶煮沸。

2.接著把牛奶倒進湯盤或平底盤裡。稍微放涼後,放入麵包片沾取牛奶。沾取時動作要快,放進去就即刻取出,免得麵包變得濕軟或破裂,隨後鋪在盤內讓它流干。

3.同時將3顆蛋黃攪拌均勻。打好的蛋液倒入另一個湯盤,拿麵包片沾取蛋液,仔細沾滿而且一樣動作要快,每一面都要均勻裹上蛋液。

4.用一把鍋鏟把裹好蛋液的麵包取出,放在乾淨的布或一大張紙上晾一會兒。

5.接著在煎鍋里融化些許奶油― 6片麵包約需2大匙奶油。當奶油開始冒煙,就是麵包片下鍋快煎的時候,先煎一面,翻面再煎,當表面呈淡淡的金黃色時即可起鍋。

6.撒上糖粉和肉桂粉,一片片堆疊起來,並用乾淨的餐巾布包起來保溫再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