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3個「倒霉」酒,曾火爆全國,如今扔在超市積灰,太可惜了

  以前大家去超市買酒,只要聽說這酒口感好、口碑不錯,拎起來就買了;可現在不一樣了,一些包裝普通、名氣不大的酒,根本沒人願意多看一眼。

  這是為啥?說到底,以前大家買酒就是為了喝,圖個實在。那時候的酒也沒啥花哨包裝,講究的就是味道和品質。現在不同了,酒不只是拿來喝的,還被賦予了送禮、收藏、撐場面的意義。喝酒的人也更「講究」了:這瓶酒拿出去有沒有面子?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檔次不夠?於是買酒時想得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複雜,正是這樣的觀念變遷,讓許多曾經火爆一時的白酒逐漸「走下神壇」。

  像那款紅了1700多年的名酒——女兒紅,雖然是黃酒,但歷代都被文人墨客追捧,商人收藏,老百姓也認它,曾是家家戶戶都備著的好酒。可惜後來因為釀造工藝斷代、跟不上時代變化、大眾口味也變了,慢慢地,它也就從大家的視線里淡出了。

  當然也有一些曾經火遍全國的老名酒,雖然不再高調,卻始終堅持做一件事——釀好酒。它們放棄了蹭熱度、做網紅,一門心思守著傳統工藝,堅持純糧釀造,只為守住那一口老味道。下面要說的這三款酒,就是曾經風頭無兩、如今卻在超市角落積灰的「倒霉酒」,真挺可惜的!

  第一款:董酒——原料管制,難以發展

  這款酒來頭可不小,是當年「老八大名酒」之一,曾經可是風光一時。最火的時候,不管是高檔宴席還是老百姓的聚會,桌上都少不了它,絕對是白酒圈裡的「頂流」。

  可這些年,董酒有點跟不上節奏了。董酒最牛的就是酒麴中加入一百多種藥材,但是如今藥材管理非常嚴格,很多以前常見的藥材都受到了保護,進而影響了董酒的釀造和工藝。加上市場變化太快,新品牌一個接一個冒出來,大家口味也變得更挑了,董酒漸漸沒了以前的優勢。

  雖然酒本身品質還在,但是和老葯香董酒還是有些不一樣了,加上小眾的香型,董酒的名氣確實不如從前,現在除了貴州本地人,出了省知道它的人真不多,真是有點可惜。

  第二款:國康1935——酒香也怕巷子深

  這款酒產自貴州仁懷,也就是咱們常說的醬香酒大本營。在90年代初,國康還只是個小酒廠,主要給別的品牌供應基酒。雖然當時名氣不大,但勝在酒釀得地道、品質過硬。

  正因為酒做得好,後來的國康慢慢有了點口碑,結果反而被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市面上出現了不少假冒偽劣的「國康酒」,真假難辨。為了自保,酒廠乾脆註冊了品牌,正式推出了現在的這款國康1935。

  一直以來,這款酒的價格都非常親民,但品質卻一點不含糊。它用的是正宗的「12987」大麴坤沙工藝釀造——一年釀造周期,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整個過程複雜又講究。

  原料也是本地特產的紅纓子糯高粱和小麥,新酒窖藏至少五年,最後還要用十年以上的老酒勾調,確保每一口都醬香濃郁、口感醇厚。

  本來以為這樣的國康應該走進大眾視野了,沒想到趕上了個「怪時候」——那會兒網上全是「茅台鎮9塊9醬酒」的廣告,很多人誤以為便宜才是正宗,而像國康這種沒怎麼打廣告的好酒,反倒被當成假貨來看。

  於是,國康1935一度成了「酒好沒人知」的代表,明明是實打實的純糧坤沙酒,卻因為不會營銷,在外地一直沒啥存在感,只能在本地默默發光。

  第三款:六曲香——被時代遺忘的老味道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但在過去,這可是很多老一輩酒友的心頭愛!六曲香是山西祁縣的特產,以前在當地特別火,屬於清香型白酒里的硬核選手。雖然現在名氣不如從前,但它依舊是一款有底蘊、有實力的老派白酒。

  別看它現在不太被人提起,真喝過的老酒友都知道,這酒的口感乾淨利落,香味清爽,喝起來特別順口,味道好極了。只可惜,它生不逢時,趕上了市場飛速變化的年代,被越來越多花里胡哨的新品牌蓋過了風頭,這確實非常可惜。

  對愛喝酒的人來說,沒喝過好酒,簡直就是一種說不出的遺憾。這三款曾經風光一時、如今卻被冷落的好酒,你最想嘗哪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