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事薯片含致癌物?致死前,大概先撐死了
分類:美食
瀏覽數:9485
有醫師提醒,長期過量攝入tbhq會增加患癌風險,但經過網路傳播,就變成了「樂事薯片被曝含有tbhq致癌添加劑」,然後進一步變味,成了「吃薯片會致癌」,又或者「樂事明知原料有風險還在用」。對此,樂事客服回應稱,「根據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食品中tbhq的最大添加量為0.2克每千克,以油脂中的含量來確定,tbhq是一種抗氧化劑,樂事的產品符合國家規定」。這顯然又是一條典型的靠「脫離劑量談毒性」來製造公眾焦慮、博取流量的信息。要證明其聳人聽聞,其實只要看兩點就夠了。
首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明確,tbhq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在膨化食品、油炸面製品、方便米面製品、糕點、餅乾等11種食品中添加,最大使用量為0.2克/千克。既然「官方蓋章」了,那就說明,tbhq完全可以使用,只要按照限定的範圍和用量添加就行。而且,能夠入國家標準「法眼」的食品添加劑,其安全性均經過嚴格評估。其次,來看tbhq能吃多少?依據是一個叫adi(可接受日攝入量)的東西。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經過多次評估,將tbhq的adi上限定為0.7毫克/公斤體重。以一名體重75公斤的成年男性為例,一天攝入量不超過52.5毫克tbhq是比較適宜的。假設我們吃到的薯片都頂著上限添加tbhq,也就是1千克薯片里含有0.2克tbhq,那麼,一包凈含量75克的薯片里就含有0.015克tbhq。75公斤的成年男性要一天吃3.5包這樣的薯片,才會超出adi上限。如果按照網上流傳的「攝入超5克或將有致命風險」來算,那這位男士恐怕一天要吃300多包薯片才可能致命,或許在因為tbhq致死前,先噎死或撐死了。正常情況下,一般消費者的tbhq攝入量不會超出「風險線」。jecfa評估了來自澳大利亞、巴西、中國、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等六個國家的數據,發現基於家庭調查的tbhq估計攝入量低於adi。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哪怕飲食文化有差異,普通家庭飲食環境中過量攝入tbhq的風險不大。當然,就算特別愛吃薯片,一天里吃了3.5包以上,超了量也未必會怎樣,別一直超就行。回顧歷史,還可以發現,這一次的樂事薯片風波似曾相識。一些炒作者多次拿「日本禁用的tbhq卻在其他國家使用」來興風作浪,指責一些國家、企業對消費者缺乏責任感。2014年,我國台灣地區「問題油」事件曝光,一些人利用了大眾對該物質的陌生心理,並搬出有日本等國家禁用該物質作為「實錘」,將添加tbhq的行為「一棒子打死」,對相關行業進行抨擊,卻忽視了歐美、中國這些大市場仍在允許使用該物質的事實。去年,因被檢測出日本禁用的tbhq,超43公斤的衛龍親嘴燒產品在日本被召回,相關話題登上熱搜第一。衛龍當時的回應相當直接霸氣:這是國家間標準不一樣所致,產品符合中國標準,安全合規,消費者可放心食用。後續在日本售賣的親嘴燒按照日本標準調整配方就可以。需要強調的是,不同國家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上有不同的考量,「不安全」不是禁用某種添加劑的唯一原因,也可能與防疫、生物多樣性保護、貿易保護等有關。雖說流言止於智者,但真心希望沒有這樣的流言,讓製造公眾焦慮、博取流量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目前,國內外均對tbhq的安全性進行了研究和評估,實驗數據表明:在規定的使用範圍和劑量下,少量食用tbhq是安全的,但長期大量攝入可能會增加健康風險。tbhq之所以引發熱議,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在國際標準上的爭議性,日本明令禁止使用tbhq,而美國fda在批准tbhq使用時,公開其安全性評估報告,並徵求公眾意見。部分食品製造商則採用天然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和迷迭香提取物)作為替代品,以滿足市場對更天然食品添加劑的需求。另外,曾經在2020年,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薯片比較試驗報告顯示,樂事等7款薯片丙烯醯胺含量超過歐盟750微克/公斤的基準水平。丙烯醯胺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2a類致癌物,高溫加工食品中易產生。儘管中國尚未制定丙烯醯胺限量標準,但專家強調,兒童、孕婦等敏感人群應控制攝入量。樂事方面則表示,丙烯醯胺是馬鈴薯高溫加工的自然產物,公司嚴格遵守國內法規。深圳市消委會則澄清,歐盟基準值為行業參考指標,並非安全標準,但建議消費者優先選擇低丙烯醯胺含量的產品。據百事公司發布的2024財年前三季度,百事營收為64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27.89億元),同比上升0.7%;凈利潤為8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1.72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以樂事為代表的食品業務正反超飲品業務,成為百事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樂事薯片在中國休閑食品市場中的市場份額已高達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