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回應「含碎玻璃渣吃火鍋敲詐」引關注 行業共治仍需努力

近日,「4人含碎玻璃渣吃火鍋敲詐被刑拘」事件登上熱搜,5月8日海底撈「硬氣」回應此事再上熱搜,餐飲行業因食品衛生引發的敲詐勒索問題也備受關注。

據悉,3月11日,三名男子到北京平谷區海底撈火鍋店用餐時聲稱在麻醬碗里吃出玻璃碎渣。海底撈給予賠償後,立即報警處理。警方經偵查後鎖定四名嫌疑男子並發現,他們在五個月時間內,連續在北京、承德等地的五家海底撈門店,多次碰瓷、惡意索賠,所涉詐騙金額一萬餘元。目前,嫌疑人因涉嫌敲詐勒索罪已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針對此次事件,海底撈發言人5月8日表示,感謝警方快速打擊違法行為,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保障廣大顧客安全、健康的就餐環境。海底撈將持續築牢食品安全防線,對惡意索賠、敲詐營利等不法行為勇敢說不,以法律維護企業和公眾的合法權益。

職業索賠案件高發影響營商環境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職業索賠案件的數量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僅上海市,職業類索賠類投訴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4.6萬件,其中年投訴量超過10件的投訴者有近8000人,而且這一現象呈現出團伙化、鏈條化的趨勢。

北京青年報記者也注意到,近年來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餐飲經營者擔心食品衛生問題被曝光的心理,故意將蟲子、異物、玻璃等物品混入食品中,以食品中吃出了異物為由,要挾敲詐餐飲經營者。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中,有人負責尋找「獵物」,有人負責「傳授」方法。而多數餐飲從業者為息事寧人,大多選擇賠錢了事。在業內人士看來,假維權、真敲詐這種「職業索賠」現象,將會損害營商信心、影響市場活力。

今年2月,北京市商務局等9部門印發《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提及,餐飲業是繁榮消費、保障民生、穩定就業的重點領域,為優化營商環境,將推進餐飲業跨部門綜合監管創新改革,實施分級分類精準監管。建立容錯機制,探索實施輕微違法免罰和初次違法慎罰制度。依法打擊「惡意索賠」「敲詐勒索」亂象。

行業共治仍需多方努力

據了解,此次海底撈事件發生後,警方也前往火鍋店拍攝了反敲詐視頻,向商家廣泛宣傳「霸王餐」套路,防止被不法分子敲詐。北京警方表示,在飯店吃飯含有異物等其他惡意投訴舉報的行為,已被納入警方視線中,針對此類犯罪,警方絕不姑息、嚴打、嚴懲。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海底撈獲悉,事發時先賠償後向警方報警,是餐廳在檢查後認為食安管理流程嚴格,不可能出現異物的「硬剛」底氣。警方經過調查監控發現,玻璃碴確實是故意被放入麻醬小料的不法行為。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9年起,海底撈在餐飲行業首創「一日食安員」制度。讓全員通過輪值方式,對當天的食品安全進行檢查、督促、查漏補缺,加固海底撈的食品安全防線。與此同時,海底撈還引入新技術,2021年以來,先後試點凈菜、央廚直配菜「一菜一碼」、門店菜架信息化、ikms管理系統等,通過技術手段更高效防治食品安全,提升食安管理效果。

針對此次事件,北京烹飪協會負責人表示,協會支持警方和相關部門重拳出擊採取措施,打擊不法分子。此舉必將有效遏制惡意索賠亂象。協會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向餐飲企業的宣傳培訓,定期向企業徵集此類事件,並向有關部門反饋,為餐飲業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此外,多位餐飲行業人士表示,消費者外出就餐,如果在食物里吃出異物,根據《食品安全法》《消費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可以向商家索賠,以此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但如果不法分子以此實施敲詐勒索,必將受到法律制裁。依法打擊「惡意索賠」「敲詐勒索」亂象,需要全社會的合力。餐飲企業除了夯實自身食品安全規範治理外,也要堅決向敲詐勒索行為說不,更好地捍衛行業秩序,確保消費者食品安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佳

編輯/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