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菜園裡的南燭樹

一棵樹在自然曠野自由生長,好過被人移栽到菜園裡千倍萬倍。

清明節回鄉祭祖的時候,我曾在一戶人家的園子里,看到了栽種著兩棵南燭樹,長得瘦弱不健康的樣子。而現在,這南燭已經在這裡,這樣生長著應該已有好幾年了。

這南燭樹,又名烏飯樹,因其葉片常常在立夏時節被人采來當作染色烏米飯的原材料而得名。看上去,這兩棵南燭樹的主幹挺粗壯的,它們原本應該長在向陽的山崗上,現在卻被移栽到了此處;它們原本更加喜歡貧瘠乾旱的生土,現在卻被移栽在這滿是熟土的潮濕的菜園子里;它們原本更加嚮往野外自由自在地生長,現在卻在頂端150cm處被去掉了頂端優勢,不能按著自己的意志去生長。被修剪後的它們長出了細弱的枝條來,細弱的枝上還綴著細弱的葉片,似乎是對這安排的一個消極的抵抗。

我回想以前爬山時,路過鋤頭嶺,那山崗上有一大片南燭樹,它們能夠一直在那裡自由自在生長,多好!一棵樹在自然曠野自由生長,好過被人移栽到菜園裡千倍萬倍,這道理很多人都懂。我想,那戶村民自然也會懂。可是他們依然還是選擇,把它們移栽到了房前屋後的菜園裡,難道是好讓自己更加方便採摘葉片製作烏米飯?人有時候往往會被自己的自私和愚昧限制了可以有的更好發展。

有位先哲曾說過:「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座聖廟的建築師。」這和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話「人皆可以為堯舜」其實是同一個道理。一個人,按著自己的天性,順其自然地,正大光明地活在人世間,原本可以成為更好的人,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不管這個人處於怎樣的位置上,他都是有得選擇的。但是往往,很多人因為目光和視野的局限,選擇了一條更加容易、更加便捷,可以馬上給自己帶來短暫好處的路去走。而忘記了生活留給他的,其實還有一條更加艱難、更加卓絕的路去走。

走這條路的人,首先需要選擇通過一扇門,叫窄門。(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