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一個充滿親情的節日,也是一個溫情散播的日子。無論是天南海北亦或是千里迢迢,都要趕回家吃一碗家裡熱騰騰的餃子,喝一口溫熱的老酒。
只有這樣才能讓漂泊的心沉浸與此,外面再大的誘惑都不能迷失自我。也才有踏實厚重的感覺。
家鄉的味道永遠少不了媽媽做的紅燒肉。記得小時候,副食都是憑票供應,父母的工資也不高,過年過節一家人才能吃上一回紅燒肉。為了讓我們多吃一口,父母總是說他們不愛吃肉。
由於當時年紀小,也沒有過多的想過此事,現在想來自己是多麼的天真。
直到有一天我們都長大了,媽媽說她最想吃的就是紅燒肉。我們姐妹都覺得奇怪,媽媽可是說過她不愛吃紅燒肉的 。
爸爸揭開了謎底,說媽媽是為了讓你們多吃才說了善意的謊言。可憐天下父母心,天底下有多少這樣的父母為了孩子忍辱負重,一味的為孩子著想而委屈了自己。
現在的條件好了,可父母年紀也大了,父親離我們而去,留下媽媽與我們相偎相依。昔日的小女孩都為人妻為人母,自己也親身體驗到了做媽媽為孩子著想的那份心情。
三年的疫情而沒有團聚,今年的龍年幾姐妹各自一家人都相聚在媽家,孩子們的歡笑喜鬧,老媽布滿皺紋的臉上舒展開了笑容。
我們姐妹五個有主廚的,有幫忙的,一大家子圍繞在老媽身邊, 像極了小時候我們過年時,圍在父母身邊等著發壓歲錢的場景,這一刻永遠的定格在心裡,打下深深的烙印。
女婿永遠都是坐上賓,但在我媽家,女婿也能當家做主,老媽從來沒有把他們當做女婿,而是把他們當兒子一樣看待。
過年過的就是一份心情和對未來的期盼。按照家鄉的風俗,幾個外孫、 外孫女給姥姥磕頭,每個人得到500塊壓歲錢。孩子們高興的臉上樂成一朵花。
女婿每個人200塊壓歲錢。老媽說,在她面前都是自己的孩子,壓歲錢一個也不能少。
我姐我妹也都有一份,不管錢多少,老媽說,要的就是這個儀式感和過年高興的氛圍。
過年回家,家裡有媽媽的期盼和叮囑,有濃濃的年味,也有親情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