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7歲北方阿姨在香港打工,想包頓餃子給同事們嘗嘗 結果尷尬了

常言道:好吃不過餃子,我在香港餐飲店打工三年多了每天吃飯都是大米飯、麵包、米粉之類的東西,昨天我想自己買點餃子皮與餡做頓餃子給香港同事們嘗一嘗……。

於是,昨天收工回家已經是晚上8點左右了,我急忙去超市看看想買點韭菜,可超市裡沒有韭菜,我又匆匆趕到菜市場看看,大家都忙著收攤了。

還有一個攤位正在打包收貨,我問攤主姐姐:請問有沒韭菜賣,我要買一些韭菜。

賣菜姐姐說: 我們都收攤了,你怎麼這麼晚才過來?

我: 這時剛收工啊還沒到家呢,就來到這裡想買點韭菜做水餃吃。

緊接著她就幫我找出來一大把,對著我說:你要完就便宜點給你?

我說: 好的,我全部買了。

結果她算19元一斤,還剩下2斤我全要了,又去另外一個店裡買了兩疊餃子皮,拿回韭菜與餃子皮放在冰櫃裡面,讓老公明早提醒我一下,別忘記帶到店裡去。

第二天早上7點起床梳洗完畢提著韭菜與餃子皮急忙趕去搭車,到了店裡我把東西放在庫房就去吃早餐。

接著準備做煎餅工作了,一直忙到中午12點開始用餐,別人飯後休息一個鍾,我趁機就去洗韭菜,公司有雞蛋我就炒好雞蛋碎,再炒些木耳,然後把韭菜切稀碎,這就把餃子餡調拌好放在桌子上備用。

不知不覺時間來到下午4點(下午4~5.30是休息時間),大家一起幫忙包餃子,我嫌買的餃子皮太薄 讓阿英把皮擀薄一點,阿芳與阿瑤幫忙一起包餃子。

大家忙的不可開交,由於阿芳與阿瑤是香港本土人,從來沒有收工做過餃子,她們包的各種各樣的,還有許多包餃子的過程中間夾了好多韭菜,準備儘早做早點用。

誰知今天早上我來店裡準備吃早餐時,讓我傻眼了,哪裡看到一個餃子了?!全是一鍋粥,白白浪費我的表情,讓我好尷尬。

由於她們早上6.30開始上班,我早上9點的時間,同事阿英說:餃子是廚房二廚阿豪煮的,她也不懂煮水餃在鍋里滾了好久,所以就把餃子全部煮爛了。

不過呢!經理都吃了兩碗,廚房師傅還有其他上早班的同事都是吃兩碗,大家都說今天的早餐特別好吃。搞得我哭笑不得。

因為平時香港人的食量會很小,原因是:

1.習慣原因:香港一年四季濕熱,港人口味清淡,講究吃食物的「本味」,白灼時蔬、清蒸海鮮等,自然吃得就不多了。

2.天氣原因:眾所周知,天氣一熱,人就容易沒胃口。天氣越來越熱,人的飯量也越來越小,久之,胃也就有一種記憶。

3.自律原因:香港人非常注重自身的體形管理,對卡路里的攝入要求嚴格,講求營養搭配。我們經常看到港星的一些飲食相關報道,這方面他們是非常自律的。

4.文化原因:根據美國彭博新聞社發布的全球最健康國家和地區中,香港人均壽命為85.8歲,是世界上最健康的地區。古人說:人要不生病,管住嘴,邁開腿。周邊的人都吃得少且健康又美麗,自然就會帶動一群人,進而形成一種飲食文化。

香港人多用蒸煮的方法來烹調食物,而基本上不煎炒烹炸。香港的飲食習慣有明顯的地域特色,比較出名的有各色煲湯、海鮮、甜點,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清淡、鮮美,少煎炒烹炸,從健康學原理上解釋就是減少過多的糖分和油脂的攝入。

香港菜系以粵菜為主,講究清而不淡,油而不膩。青菜喜白灼,魚喜清蒸,以還原其清、鮮、嫩的原味為重點。香港還有一種無差別受到各年齡層各國籍人士喜愛的食物,就是各色燒味:明爐乳豬、掛爐燒鴨、白切雞、燒鵝等等。


北方人與南方人的生活習性和風俗習慣有著許多的不同,大致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區分:

第一,在飲食習慣上,北方人以麵食為主食,喜歡吃餃子、麵條。喜歡喝酒精度比較高的酒,喜歡喝烈酒。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喜歡吃各種以米為原料做成的食品,在酒上追求酒的低和綿長。北方冬天有儲白菜的習慣,南方沒有。

第二,在居住環境上,因地理環境不同,北方農村一般多睡土炕,城市窗戶一般多為雙層玻璃,家裡有城市供暖系統。南方農村一般多為木質木床,城市家庭無城市供暖系統,

第三、語言發音上。北方人相對而言普通話比較標準、清晰。南方人說普通話時會f和h、n和l不分清楚。常常會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什麼人說普通話的說法。

第四,在性格上。南方人相對比較婉轉,細膩。表達什麼看法和意見時,一般會委婉的表達,會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南方人性格大大咧咧,表達看法和意見是直來直去不做任何隱藏,一般不太會注意對方的感覺。

第五,南方人由於時間關鍵比較強,就很把時間浪費在少手工包餃子上面,偶爾吃頓手工餃子就算做的不成功,把餃子煮得一鍋粥都說好吃美味……。

對此,家人們怎麼認為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