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轉換,中老年要忌嘴,少吃豆芽和黃瓜,多吃4樣,身體不受苦

每年的秋冬季節轉換之際,對抵抗力弱的老人孩子來說,都是一場考驗。

除了要知道增添衣物,注意外部的保暖,適量參加戶外運動外,還要注意調整飲食,多食適合時令的食物,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懂得忌嘴,少吃不合時節的食物,多吃增益的食材,讓身體做好準備進入冬天。

季節轉換,注意少吃「1芽2瓜」,多吃4樣,身體才不受苦。

少吃「1芽2瓜」

「1芽」指的就是豆芽

千金方》中曾提到「秋食豆芽傷神膽」,季節轉換之際,身體還沒有徹底適應,豆芽水生寒性,不適合大量食用,而且豆芽中所含的嘌呤有點高,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常吃不太友好。

「2瓜」指的是黃瓜和冬瓜

俗話說「秋不食瓜」,瓜類果蔬基本屬於寒性食物,在深秋寒冷的時節常吃有可能會傷了脾胃,加上國人講究「不時不食」,什麼時節就該吃什麼東西,雖說黃瓜和冬瓜現在還能買到,但已經不是應季食材了,而黃瓜和冬瓜既是寒性的食材,還是反季節的蔬菜,還是盡量少吃為好。

多吃「4樣」

一、紅薯

進入深秋之後,香甜軟糯的烤紅薯就成了人們的心頭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還能趁機暖暖手,所以廣受歡迎。紅薯其實也是營養齊全而豐富的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糖、鈣、磷、維生素等營養元素,早在明代已經被李時珍列為「長壽食品」。

推薦做法:紅薯小餅

準備食材:紅薯、牛奶、麵粉、酵母粉和白糖。

1、紅薯清洗乾淨刮皮切片,放入蒸鍋中蒸15分鐘左右,取出來晾至60度左右,加入200克牛奶,2克酵母粉和2克泡打粉,適量的白糖,將紅薯打成比較粘稠的紅薯牛奶漿。

2、紅薯牛奶漿倒入盆中,少量多次的加入麵粉,揉成麵糰,蓋上保鮮膜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一個小時,體積膨脹至2倍大。

3、麵糰發酵好後,擀成1厘米厚的麵皮,用模具壓出來一個小圓餅。

4、小圓餅壓好之後,放入無水無油的鍋中繼續發酵15分鐘,小圓餅再次膨脹後,小火慢慢烙至兩面金黃。

二、山藥

自古以來,山藥都是人們心中秋季滋補的佳品,味甘性平,有補而不燥的特點,現在正是山藥收穫的時節,不妨在家裡囤上一些,供家人食用。

推薦做法:山藥小炒

1、木耳提前泡發,山藥去皮斜刀切片,放入清水中,胡蘿蔔清洗乾淨切菱形片,青椒去蒂去籽,清洗乾淨切片。

2、煮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沸後倒入木耳焯水1分鐘撈出控水。

3、起鍋燒油 ,油熱後倒入蒜片炒香,倒入青椒和胡蘿蔔片,翻炒至斷生。

4、倒入黑木耳和山藥,翻炒均勻後,加入一勺生抽、1勺蚝油、適量的鹽和雞精攪拌均勻。

三、口蘑

口蘑肉質肥厚、鮮香爽口,它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特別是蛋白質的含量極高。古諺雲「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四季喝菌湯」,現在天氣寒冷,不如煮上一碗熱騰騰的菌湯,既能補充營養,又暖身暖胃。

推薦做法:口蘑湯

1、新鮮的口蘑放入水中,加入一勺鹽和少量的麵粉,攪拌均勻浸泡10分鐘,沖洗乾淨後將口蘑蒂掰掉,控干水分。

2、平底鍋中倒入少量的油,油熱後將口蘑全部底面朝下放入鍋中,煎1分鐘左右。

3、1分鐘之後將口蘑翻面,繼續小火慢煎另一面,慢慢地口蘑的小窩裡會析出水分。

4、用剪刀將口蘑全部剪片,倒入適量的清水,煮開後加入適量的鹽和一些切好的香菜,即可出鍋。

四、鱸魚

「鱸魚秋自肥,楓葉霜自冷」,物美價廉的鱸魚是秋季里必不可少的河鮮,不管淡水鱸魚還是海水鱸魚,此時肉質肥厚彈牙,將其列為秋補食材也是很不錯的。

推薦做法:金湯鱸魚

1、鱸魚清洗乾淨,魚頭切掉後再片掉兩邊的魚肉,魚骨剁成塊,片下來的魚肉再片成片,片好的魚肉打入2勺蔥姜水,打入少量的蛋清,加入小半勺的澱粉,一勺油拌勻。南瓜清乾淨切掉南瓜皮,切成薄片放入蒸鍋中蒸15分鐘,取出來放入果汁機中打成南瓜泥,準備蔥姜、小米椒等。

2、平底鍋中加入少量的油,油熱後倒入魚骨魚頭,煎至兩面金黃,倒入薑片和蔥段,翻炒均勻後沿著鍋邊淋上一勺白酒,倒入適量的熱水,大火煮開至湯色奶白。

3、倒入打好的南瓜泥,一勺黃燈籠辣椒醬,加入適量的鹽和雞精,3勺米醋 ,煮沸後將魚頭和魚骨撈出來放入碗中,將魚片下入鍋中,煮1分鐘撈出。

4、將鍋中的金湯也倒入碗中,在魚肉上撒上小米椒、小蔥碎和白芝麻,淋上熱油激發出香味即可。

——老井說——

寒露過後天氣漸寒,但秋燥並不會隨著溫度的下降而消失,反而轉為涼燥,人們還會被秋燥困擾。在我國的傳統養生中,有老話為「朝朝鹽水,晚晚蜜水」,也就是早上起床喝一杯淡鹽水,晚上睡覺之前來一杯蜂蜜水,既能補充水分又是秋季飲食的良方,在寒露時節,最好保持每天晨飲淡鹽水,晚喝蜂蜜水,保持健康。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喜歡專註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