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酒之人大多是廣博的,喜歡威士忌的人一般也樂於嘗試紅酒。很多人都了解一些關於紅酒的年份問題,比如1982年的波爾多是飲用和收藏的佳品。
那麼,你是不是知道,怎麼去判斷威士忌的年份呢?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威士忌的年份代表著什麼?
紅酒的年份,代表著葡萄採摘的時間。作為非蒸餾酒,當年所產葡萄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成品紅酒的品質。但威士忌作為蒸餾酒,釀造年份就顯得沒啥重要的了,80年和82年做出來的同款威士忌對口感的影響微乎其微,除非蒸餾廠在這兩年內進行了大量的技術革新。
所以,大多威士忌酒的標註,並非多少多少年生產,而是陳釀年份。
比如一款格蘭金奇12年,說明這款酒在橡木桶中經過12年陳熟。
當然,這是大多數情況。但是,許多威士忌並非由單一原液組成,這樣的威士忌,酒瓶上標註的是年份最低的原液的陳數數字。有些威士忌是不標註年份,比如尊尼獲加藍牌,這又是為啥呢?
這款酒的調和頗為特殊,所選取的原液,有不到10年的新酒,也有超過30年的老酒,但是按照威士忌的行業標準來標註年份的話,只能用最低年份,會大大降低這款酒的身份,所以尊尼獲加乾脆就放著不標咯。
然後,威士忌越陳越好么?
很多人認為,葡萄酒是越陳年的越好,這同樣的觀點也經常被用在白酒之上。但是對於挑選威士忌來說,大可不必注意這些,一瓶10年前生產的12年威士忌不會比今年的新品更加醇厚。這是因為,紅酒被認為是「活的」酒液,即使在灌裝以後,酒液內部仍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而威士忌在灌裝後,酒液就停止了一切變化,所以陳年並不會影響口感。
那麼,常見的威士忌年份,比如10年、12年、18年、25年,是不是數字越大越好呢?
事實上也不是,對威士忌年份的選擇,要看個人的口味。
比如:萌主偏愛慕赫18年多過20年;喜歡帝王27年多於32年。
其次,不同品牌也會推出一些限量款或特別款。比如:樂加維林12年、泰斯卡8年,他們從價格看明顯貴過同品牌的16年和10年。
因為這些低年份酒有可能裝瓶的是原酒,度數也往往更高。
威士忌於橡木桶中陳年,無論是新桶、雪莉桶還是波本桶,在陳年時,酒液和木桶之間都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作為代價,原液也會以每年2%的速度慢慢蒸發。這個2%,就是傳說中「天使的份額」。因此,威士忌陳熟時間越久,其顏色會越來越深,口感中來自橡木桶的味道也會越來越重。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厚重甚至略顯苦澀的口感,想與天使分享,也要各自隨緣。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威士忌一般在12年-18年之間,25年以上的大多都作為收藏款或者特殊喜好的人飲用。
於是,下次諸位同好再挑選威士忌的時候,就知道這些年份都代表什麼啦~
至於如何找到自己最中意的那一款?
這個,還是要多多嘗試才好。
本文首發於2014.4.27
轉載需留言聯繫並標明文章原始出處「獵酒黨」
==================
飲酒,品酒,享受酒的歡愉,盡在「獵酒黨」。
PS:本文版權歸屬作者,於獵酒黨公眾號首發,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讚賞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