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把人慣壞

木南

事情是這樣的——

某日飯後口渴,買一瓶綠茶。日本的綠茶飲料品牌繁多,口感也不盡相同,就隨手在自動販賣機里挑了自己一直鍾愛的三得利伊右衛門。結果,蹦出來一瓶伊藤園綠茶。

經常在各種場合見到給自動販賣機補貨的場景。通常都是年輕力壯的男性,他們大都手腳麻利,快速把一個機器里的飲料空缺補全,然後緊接著去下一個機器。把伊藤園放進三得利,這種小錯也難免。

一瓶綠茶而已,通常會想想算了。可那天,就是想做一回挑剔的顧客。於是順著機器上面的服務熱線撥了過去,把情況告知對方。

幾天之後,對方把那瓶綠茶的錢補寄給了我。整件事情從電話溝通到解決,環環相扣毫不拖泥帶水,畢竟這種事屬於最低級別的顧客糾紛。隨錢附帶的文字,內容其實我早就想到了。日語里管這個叫定型文,漢字意思能用中文理解,但中文語境里我更願用「模版」這個詞。在日本會讓人感覺整個社會就是個模版社會,按照設定好的既有樣式,寫出來,講出來,做出來,就不會出錯。

我倒挺喜歡這種模式的,大多數場景都預設好了,保證所有人都能接受,又不過分熱情,適度冷漠。所以都說日本容易把人慣壞。又想起很早讀過村上春樹的夫人村上洋子曾經抱怨過說隨丈夫常年旅居歐美,多有不便,總想念在日本的日子。這種感覺大概也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