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去紅河箇舊實現小吃自由,當最幸福的吃貨

錫都箇舊

歷史悠久

文化底蘊深厚

歷經

九省八方闖礦山

五湖四海建錫都

箇舊美食

兼容吸納

取長補短

去箇舊

實現小吃自由

烤炸蒸鹵……

做法各有不同

味道

都令人垂涎欲滴

這個夏季

去箇舊

當一個最幸福的吃貨

小肉串

於箇舊人而言

日子慢慢過

肉要趁熱吃

箇舊小肉串

讓箇舊人

實現了

燒烤自由

作為燒烤攤的頂流

小肉串可辣可甜

肉質細嫩

味道甜美

吊肝肉

大屯吊肝肉

選用豬肝臟附近的瘦肉

肉質含纖維比較多

富有彈性

滑而不膩

烤制之後

口感獨特

香味濃郁

富有嚼勁的肉筋

包裹著瘦肉

每一口嚼下

滿口生香

醬粑粑

箇舊醬粑粑

每一家

都有自己的味道

醬分甜咸

咸醬以辣度區分

佐以芝麻醬和腐乳汁

甜咸混合

總感覺

能把一切風味

都吃進嘴裡

折耳根則是

每一塊醬粑粑的靈魂

折耳根的香味

伴隨粑粑本身的米香

以及醬料的香味

給你帶來多層次的豐富口感

杵絲糕

傳統小吃杵絲糕

起源於清朝

用糯米粉做皮

豆沙等甜品做餡

用料極其考究

製作過程嚴格

不添加防腐劑

因此保質期不長

不能超過24個小時

是人間難得之美味

是箇舊人一直追尋的味道

蔥花餅

面和粉的交鋒

遇見滾燙的油

成了蔥花餅

蔥花餅餡料

有香蔥肉、疙瘩肉、藠頭肉

撒上辣椒面

酥脆鮮香

荷包洋芋

荷包洋芋

色澤金黃

形狀飽滿

中間是空心

裡面塞有各類食材

一口咬下

伴隨著

清脆的「咔嚓」聲

外酥里嫩的口感

瞬間

征服你的味蕾

蓮藕粑粑

吃蓮藕粑粑

是一場油炸碳水的狂歡

蓮藕磨成漿

加麵粉攪拌到粘稠

雞蛋打散加入其中

再放入肉末等配料

在鍋中攤圓

炸至兩面金黃

口感香脆

外表為圓形

寓意團團圓圓

顏色為金黃色

代表高貴典雅

錫都飯店蒸餃

錫都飯店

是箇舊老字號

錫都飯店蒸餃

皮厚多汁

湯汁醇厚

配上秘制蘸水

別提有多美味

破酥包

傳統小吃破酥包

技法獨特

蒸熟後

鬆散不凝結

餡料可咸可甜

口感酥鬆可口

香味四溢

十分美味可口

五穀雜糧飯

周末

到老陰山頂

俯瞰箇舊美景

五穀雜糧飯

一碗五種飯

有高粱、小米、玉米、蕎麥、大米

也可以

按照自己的喜好搭配

配上本地鹹菜

別有一番風味

斗姆閣滷雞

斗姆閣滷雞

加工方法獨到

鹵料裝進布袋中

雞沿鍋邊放入滷汁中

在時光的流逝中

滷汁與雞肉

相互交融

斗姆閣滷雞

色澤亮黃

肉質酥鬆細膩

味道鮮美可口

蘸上小米辣蘸水

一口咬下去

唇齒間

滿是香辣氣息

箇舊麻辣米線

喜歡吃辣的資深吃貨

可以嘗試一下

箇舊麻辣米線

麻和辣

在你的口中

完美的融合

花椒醬

讓你的舌頭

不由自主地顫抖

自製油辣椒

灼燒口腔神經

一場酣暢淋漓的麻辣之旅

就此開啟

團山帶皮牛肉米線

團山帶皮牛肉米線

久負盛名

牛肉湯

滾燙鮮亮

熱氣騰騰

牛肉

紋理層次分明

香糯爽口

韭菜、薄荷、地椒

碧綠鮮嫩

蒜片

潔白如玉

姜粒鮮黃

辣椒鮮紅

散發著

陣陣誘人食慾的清香

小卷粉

小卷粉

起源於越南

風靡於雲南

箇舊的大街小巷

隨處可見

小卷粉

皮薄個小

味道軟糯

色澤白潤透明

如白玉包碧珠

配上可口蘸水

味道

堪稱人間一絕

蘸水卷粉

蘸水卷粉

靈魂

完全在於

秘制的蘸水

一碗被切成塊狀的卷粉

在美味可口的佐料里

涮一下

入口滑膩

配上燒烤

回味無窮

水泡梨

箇舊水泡梨

選用

採摘於深山裡的澀梨

洗凈後

加入中草藥

泡在缸里

水泡梨

果實均勻

皮薄肉厚

口感絕佳

可健胃脾

可生津解渴

可清肺抑火

深受遊客的喜愛

奶白酒

奶白酒

是箇舊乍甸特色小吃

當香濃爽滑的乍甸鮮牛奶

遇見軟糯的甜白酒

兩者融合

甜膩可口

炎炎夏日

一碗冰鎮過的奶白酒

消暑又解渴

好喝又健康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陶江 通訊員 雷姣 文

圖 雷姣 箇舊文旅

責編 童文文 龔怡丹

審核 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