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 推動預製菜產業健康發展

閩菜、粵菜、川菜、湘菜等應有盡有,老字號、新品牌紛紛登場,既有自用的簡包裝,也有饋贈親朋的禮盒裝……近年來,預製菜消費持續升溫,各類產品應運而生,既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也不斷拓展著產業發展的版圖。

所謂預製菜,是指運用現代標準化流水作業,對菜品原料進行前期準備和製作,再進行科學封裝。消費者要麼開袋即食,要麼進行簡單加熱或烹飪即可食用,省去了洗、切等繁瑣步驟,對烹飪技巧的要求也大為降低。預製菜早前在一些連鎖餐飲品牌得到應用,不僅可以保證出餐速度和口味穩定,還能節約人力和成本。近年來,預製菜的種類和形制不斷豐富,逐漸走上了大眾餐桌。預製菜的方便、高效,順應了當前快節奏生活和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預製菜市場存量約為3000億元,預計還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預製菜產業的發展壯大,催生了更加細分的市場需求。有人追求簡單快捷的「小而美」,與之對應的是「一人食」「快手菜」等品類不斷湧現;有人追求「在家下館子」的高品質,催生出相應的宴席菜供應鏈條。支撐起這些細分市場的,不僅是冷鏈物流等技術的發展進步,還有互聯網營銷模式的創新。前者讓來自更遠地方、內容更為豐富的預製菜抵達餐桌,擴大了預製菜的覆蓋半徑;後者則讓預製菜搭上網路銷售快車,購買渠道更加多元化便利化。

預製菜不僅為群眾餐桌增添了選擇,也為餐飲企業經營創造了新的增長點。據統計,與2019年相比,2021年預製菜品牌數增長了1.5倍,商品數增長2.5倍。不僅如此,預製菜還為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帶來新機遇。比如,廣東省發布《加快推進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明確要建設預製菜聯合研發平台、培養預製菜產業人才、推動預製菜走向國際市場,等等。又如,山東諸城大力發展預製菜產業,推動現代農業從種養加工到餐飲終端一體化延伸升級。一頭連著消費變遷,一頭連著生產變革,預製菜產業蘊藏著拉動地方農業轉型升級的巨大潛力。

食品安全大於天。建章立制,夯實發展根基,產業方能行穩致遠。無論是原料生產採購、食材加工烹飪,還是物流運輸、市場售賣,每個環節都規範有序,才能保證菜品質量過硬,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合法權益。為此,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加強規範化引導。從相關行業協會牽頭起草產品規範,到行業自律組織成立產業聯盟,再到多地探索制定預製菜質量評價規範,樹標準、亮規矩、劃底線,才能為推動預製菜產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注入動能,真正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從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食品消費需求。(作者:周珊珊)

轉自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