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80後記憶中的零食,有沒有戳中你?

作為一個80後,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的。印象中,家裡幾乎沒有什麼零食吃。那時候最開心的事就是過年。因為過年走親訪友,別人會帶一些禮物來家裡,比如餅乾、罐頭什麼的。大人們偶爾會拆開一包餅乾或者一瓶罐頭給我們吃,但是,大部分時候,還是會把這些禮品轉手提到別的親戚家去。眼瞅著好吃的從自己眼前溜走了,那種渴望的心情,一直記到今天。

下面來盤點一下80後記憶中的零食,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

農村必買系列,米花棒、爆米花

記得小時候村裡偶爾會有製作米花棒、爆米花的師父來,然後各家各戶就提著自家的大米去到現場,讓師父幫忙製作,給個加工費就成。對於小孩子們來說,製作爆米花的過程神秘又恐怖,因為那個聲音真的挺大,就跟爆炸一樣,嚇得小孩們紛紛捂住了耳朵。

而製作米花棒的過程就溫和很多,小孩子一邊提著袋子幫忙裝米花棒,一邊能第一時間吃到新鮮、熱乎、香甜的米花棒了。

走親訪友系列,黃桃罐頭、橘子罐頭、九洲奇味餅乾

80後小時候過年,走親訪友,沒有現在這麼多琳琅滿目的禮品,只有簡單的罐頭和餅乾,我印象中見到最多的就是黃桃罐頭、橘子罐頭、九洲奇味餅乾,那時候真的好想吃罐頭啊,大人們偶爾會拆一瓶罐頭給我們吃,倒在碗里,用筷子戳著吃,甜甜的,軟軟的,別提多開心了。但是不會經常有,因為大人會把這些罐頭提去走親戚呀。

這個餅乾也是,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每次開一包餅乾,吃了幾塊,就數了又數,還剩多少。

家庭自製系列,炸豆折、炸翻餃

都說老一輩比我們會做飯,那是逼得沒辦法,沒有零食吃,孩子又嘴饞,能怎麼辦?只能自己做啊。我家經常做的就是下面2種

炸豆折,在黃豆、綠豆豐收的季節,家裡會泡一些,然後混著米一起磨成漿,再小火煎制,稍微放涼,捲起來,用切成絲,最後晒乾就完成了。其實這個豆折像麵條一樣,也可以煮著吃。偶爾大人會把它炸一下,撒上一點鹽或者南德調味,就成了小孩子們喜歡吃的零食。

炸翻餃,先和面,中間加上糖或者鹽調味,把麵糰用面擀杖擀成薄薄的一大張薄餅坯,撒上芝麻,然後改成10厘米寬,20厘米長的長方形面坯。面坯兩端各留1厘米,從中間劃3刀,用一端朝劃的正中間穿過來,依次做成翻餃面坯,然後放在油鍋里一炸,就成了小孩們心心念念的零食了。


學校小賣部必買系列,冰袋、唐僧肉、西瓜糖

小時候有零花錢嗎?偶爾有個一毛兩毛吧,能買啥呢?只能買這些小玩意兒了,一顆西瓜泡泡糖可以反覆的吃很久

夏天的冰袋,一毛錢,甜甜的,尤其要挑那種凍成冰坨坨的,可以嘬很久。

還有這種唐僧肉,有人說是辣條,我吃得好像是這種酸梅。

最奢侈的,就是買一包北京速食麵,不拆包裝,敲碎了,拌上調料包,一把一把抓著吃。

現在長大了,自己賺錢了,不過這裡面的大部分零食小賣部已經買不到了,雖然現在的零食品類紛繁複雜,包裝也格外精美,不過那些記憶中的零食,能買到的,偶爾還是會買回來吃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