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營養沒比雞蛋強,鮑魚憑啥能賣那麼貴?(菲李漫畫)

說起最愛的海鮮,

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要說最貴的海鮮,

可能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

鮑魚,古時候被譽為海八珍之一,

有著「餐桌黃金,海珍之冠」的美譽,

因為價格昂貴,堪稱古人請客吃飯,

宴席聚會的裝逼利器,

人稱「一口鮑魚一口金」。

因此在很早的時候,

吃鮑魚就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並且皇宮貴族之流對它也非常追捧。

比如王莽就是出了名的鮑魚粉絲,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

「鰒魚,乃王莽所嗜者,海人亦啖其肉」。

鰒魚就是指鮑魚,

據說王莽一不開心就必須吃鮑魚,

像極了現代人不開心時就狂吃發泄。

而王莽這樣的狂熱鮑魚粉,

古時候真的不少,

也因此人們對有錢人痴迷鮑魚這事見怪不怪,

早在秦末的時候,

趙高為了掩蓋秦始皇死亡的消息,

就在車上堆滿了鮑魚。

當時正值酷熱的七月份,

滿車的鮑魚臭味讓人難以忍受,

卻正好掩蓋了屍體臭味,

而周圍的人卻只是以為秦始皇難得出門一趟,

忍不住要瘋狂血拚一把。

實際上,這樣瘋狂買鮑魚的行為,

歷史上真不是沒人做過,

而他就是三國時期的霸道總裁曹操,

曹操生前愛吃鮑魚,

以至於死後兒子曹植每次都要拿鮑魚祭奠他。

並且曹操不僅自己吃鮑魚,

他還四處送鮑魚,

徐州臧霸工作能力出色,

曹操就立馬派人送鮑魚二百。

據史料記載:

「時淮北屬魏,江南無復鰒魚,

或有間關得至者,一枚直數千錢。」

可見曹操等人都把鮑魚吃成通貨膨脹了。

而到了宋代,

大吃貨蘇東坡更是化身朋友圈帶貨達人,

瘋狂向大家安利鮑魚的美味,

說它的滋味勝過肉芝石耳、醋筆魚皮。

甚至他還聲稱鮑魚有很好的醫療效果,

對眼力有好處,並親自為它打起了廣告,

於是便在《鰒魚行》中寫道:

「吾生東歸收一斜,苞苴米肯鑽華屋。

分送羹材作眼明,卻取細書防老讀。」

到了清朝時期,

康熙親自將鮑魚送上了頂級奢侈菜的位置,

他在征噶爾丹軍的慶功宴上,

曾將鮑魚作為賞賜宴請眾將,

稱為「御膳親蒸」,

自此鮑魚成了清廷宮宴必備珍品。

當然鮑魚能一直能有那麼高的人氣,

可不僅僅是被炒出來的,

它確實有著真材實料,

它的味道的確非常出色。

鮑魚可分為鮮鮑和干鮑,

鮮鮑鮮、細;干鮑綿、軟硬適中,

咬起來略帶彈性,

還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直到現在,

鮑魚一直都是很多名菜必不可少的食材,

人們有時用它做主料,有時用它做湯汁,

每一種吃法都充斥著一股奢侈感。

這裡要給大家介紹下,

吃鮑魚的時候常常有人問要幾頭鮑,

初次接觸的人可能不太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難道鮑魚還有好幾個頭嗎?


這會最終決定鮑魚的個頭和品質,

「頭數」越少意味著鮑魚的個頭越大,

一頭鮑是一斤僅有一隻鮑魚,

七頭鮑是一斤有七隻鮑魚。

而鮑魚個頭越大,往往就越珍貴,

在清代有時要進貢鮑魚的時候,

一頭鮑往往只有一品官吏才有辦法提供,

七品小吏只能進貢七頭鮑。

這是因為鮑魚雖然不算稀有,

但好鮑魚卻很難得,

鮑魚的生長非常緩慢,

大約需要5到10年才能達到食用的要求,

加上對生長要求比較高,

所以造就了鮑魚的高價格。

但這些年一直有人聲稱,

鮑魚具有多高的營養價值,

硬生生讓鮑魚的價格越炒越高,

可是其實鮑魚和雞蛋所含的蛋白質相差不大,

其他營養含量成分如鈣、鐵、鋅等,

也沒有獨特的優勢。


所以如果要比營養,

鮑魚本身並沒有比一般海鮮出色,

它的優點是它的風味,

作為一種美味的海鮮,

鮑魚值得我們去追求,

但絕對不該讓我們去神化它的作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