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饅頭,記住「3揉3醒」技巧,很多人做不好,難怪饅頭不軟還塌陷

現在蒸饅頭比以前容易多了,小時候媽媽蒸饅頭時先要找左鄰右舍借「老面」來發酵,而後發好的麵糰里還有揉進去適量的鹼面,防止饅頭髮酸,如果鹼面的量沒有把握好,最後拿到手裡的饅頭就是黃色的了,所以那時候蒸饅頭還是有很多限制條件的。

現在不一樣了,有了酵母粉的幫助,饅頭髮酸發黃就成為歷史,你只要把麵糰揉好發酵好就行,但是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會失敗,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出鍋饅頭塌陷不鬆軟,我估計就是這「3揉3醒」的技巧沒有用好,今天就和大家詳細分解一下。

蒸饅頭步驟與「3揉3醒」技巧解析

首先要準備2斤的高筋或者中筋麵粉,再準備10克的安琪高活性酵母粉,加入30度的溫水攪拌溶化,倒入麵粉中攪拌均勻,接著加入30度溫水500克左右,邊到邊攪拌,直至麵粉變成大片的絮狀。

此處要注意,酵母粉一定要在保質期內,並且不是開封許久的,否則酵母容易失去活性,也是造成發酵失敗的原因,並且水溫盡量保持在30度左右,這樣有利於酵母發酵。

下面一步就是「3揉」中的第一揉——一揉成團。下手將所有的面絮聚攏初步揉成一個麵糰,要做到面光,手光和盆光,此時的麵糰還不是太均勻,內部夾雜著很多乾粉顆粒,所以要進行下一步「3醒」中的第一醒——一醒成型。

第一次揉面

注意,此處的「一醒」並不是發酵,而是將初揉成團的麵糰靜置10分鐘讓其鬆弛,讓內部一些乾粉顆粒都能夠全部濕潤,以此來增強麵糰的延伸性,為下一步「3揉」中的第二揉打基礎。要記住在靜置鬆弛的時候要用蓋子或者保鮮膜覆蓋,防止麵糰水分蒸發。

鬆弛好的麵糰要繼續開始揉面,也就是「3揉」中的第二揉——二揉成筋。這第二次揉面非常重要,是關乎饅頭是否鬆軟有嚼勁的一步。

饅頭為啥會鬆軟,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發酵產生的氣體將麵糰吹起來的,那吹起來後就要有支撐,否則就會塌陷;這些支撐是什麼?答案就是「麵筋」,那這些麵筋又從何而來?當然就是「揉面」,所以這第二次揉面一點要將麵糰的「筋」揉出來,做法就是多揉、多揉、多揉!這關乎到你的饅頭會不會塌陷,是否鬆軟有嚼勁,一定要做好。

第二次揉面

揉好的麵糰用保鮮膜蓋住開始發酵,也就是「3醒」中的第二醒——二醒發酵,此步發酵要滿足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溫度,保持發酵溫度在25到35度之間最好,在室溫30度時只要20到30分鐘就可以發酵完畢,此時的麵糰長大至原來的兩倍大,用手戳一下,麵糰不回縮就是完美的。

二醒發酵

發酵好後的麵糰取出進行「3揉」中的第三揉——三揉排氣。在案板上撒一點乾麵粉,將麵糰放在上面開始揉面,揉面排氣的目的是為了給第三次醒發,也就是二次發酵做鋪墊。因為第一次發酵時很充分,麵糰內部大量的麵筋被氣體「吹」斷,若直接上鍋蒸很容易塌陷沒有口感,所以揉面排氣就是為了使麵筋重整。

揉面排氣好的麵糰分小擠子,再分別將小擠子團成饅頭生胚,然後就進行「3醒」中的第三醒(二次發酵)——三醒定型,這一步完成後就可以正式定型上鍋蒸了。二次發酵的時間大概10到15分鐘左右,根據室溫高低略有差別,如果是冬季可能會延長,建議將生胚上蒸鍋,然後開火略微加熱後關火,加蓋燜個10分鐘,再次開大火直接蒸熟就可以了。因為短時間的二次發酵不會讓生胚內部麵筋斷裂,還會產生更強的支撐力,在遇熱膨脹後可以很好的支撐住不塌陷,所以最後饅頭才會更加的暄軟有嚼勁,而且內部氣孔細密有規律。

注意蒸好的饅頭不要直接開蓋取出,最好加蓋燜5分鐘,這樣均勻的降溫更有利於饅頭成型不回縮。

——阿胡有話說——

以上就是為大家總結的「3揉3醒」的技巧,六個技巧貫穿於整個步驟之中,按照步驟應該排序為:一揉成團,一醒成型,二揉成筋,二醒發酵,三揉排氣,三醒定型。這其中「一醒成型」並不是發酵步驟,只是簡單地鬆弛10分鐘,而「二醒發酵」這一步就是第一次發酵,「三醒定型」這一步則是上鍋前的二次發酵,你懂了嗎?

我是阿胡,一個喜歡研究美食和製作美食的小食客,喜歡今天內容的可以關注我,明天還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感謝閱讀,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