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地域篇」「東北菜」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二)


東北菜的起源最普遍的一個說法是從20世紀30年代算起。隨著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宮,長春便成了八方轄管的政治中心。御膳房中不僅有從北京帶來的宮中御廚,許多山東名廚也聚集到北方來。逐漸地,魯菜等各種外來菜與地方民間菜相融,形成了今天的東北菜。

食材的多樣性,由於土地廣袤,江湖河水源充足,物產資源豐富,這也是「九一八事變」時日本侵略軍決定率先佔領東三省的原因之一,九一八事變前,東北經濟已經有了較快發展,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農業方面,由於東北地方政府鼓勵關內農民移民東北開荒,也就是著名的「闖關東」,東北的耕地面積逐年增加,形成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以松花江、牡丹江流域為中心的糧食主產區。

自《後漢書》留下東北地區"土宜五穀"文錄之後,累代官修史書及私家史乘關於這裡農業史錄不勝枚舉,並出土大量的史前文化遺存,在史前文化遺址中有距今已72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氏族公社聚落遺址,以它那約有100平方米的穀物加工廠,再現了原始農業的發達景象。值得注意的是,內地,尤其是黃河流域所有的穀物品種,東北地區幾乎都有,名副其實的"五穀雜糧"齊全。

東北文化區位內不能忽略的又一飲食文化特徵。菽類之王大豆,是北方人的發明,也是北方人民的傳統食物原料。菽類植物,如大豆、小豆、綠豆、豌豆、蠶豆、豇豆、扁豆、雲豆、刀豆、菜豆等20餘個品種,既可燒飯、煮粥、裹蒸為主食,也可作為菜肴副食。同時,大豆還可以制大醬、醬油、豆腐、豆芽、豆漿各種成品。

除此外豐厚的冬貯,是東北地區人們飲食文化的聰明創造。由於無霜期短,人們吃地產蔬菜的時間只有6個月左右(南北跨度大,因此差異也很大)。為解決漫長冬季對蔬菜的需要,東北人,尤其是下層社會廣大民眾,都要在夏季里蔬菜品種多、數量多又價格低廉的時候大量晾制乾菜(品種可多達10餘種),如:豆角、茄子、黃瓜、土豆、菜花、窩瓜、蘿蔔、魚乾、肉乾等,入秋之時則要大量窯藏白菜、蘿蔔、馬鈴薯等越冬蔬菜。同時要大量漬酸菜、腌製品種口味豐富的各種鹹菜。這是歷史傳統,也是直到今天仍在廣大農村保留著的風俗。

冷凍食品是東北地區人民的典型食俗之一。漫長的寒冬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40攝氏度,土地各處白雪皚皚,給人們的飲食生活帶來了許多困難,但也因此決定了特異的文化風格。嚴冬是大自然賜予的得天獨厚的大冷庫。可以無限量、無代價地儲存各種食品和原料、滅菌防腐保鮮、獨具風味。肉類可以埋在雪下或淋水掛上冰衣長久保鮮,蔬菜也可以埋在雪下保鮮保色。可以凍豆腐、凍奶、凍干糧(饅頭、豆包、餃子、年糕)、凍水果。至於山楂蘸上冰糖的神奇食品"冰糖葫蘆",更是東北入冬季里的風俗美食。冷凍的肉可以很便利地切成極薄的片和極細的絲。凍魚的味道更美,也更便於加工烹制。當然更不要說2013年生活中人們喜愛的冰淇淋等各種冰果、冰點了。不懼冰雪,喜愛冰雪,不僅夏季里嗜食冷凍食品以降溫防暑特色,冬季里也喜歡冷凍食品爽口開胃。這的確是令南國居民們既欣羨又怯於問津的東北人獨具特色的口味。

(大家都還吃過哪些東北菜,可以留言評論,分享下口感和味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