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還分真假?當然,豆腐的「豆」是黃豆的「豆」,也就是說黃豆是豆腐的原料。通過把黃豆打磨成漿,加入凝固劑使其中的蛋白質發生變化而來。
而這「假豆腐」則一粒黃豆都不含,所以它們到底是什麼呢?營養真的和真豆腐沒法比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豆腐家族一探究竟~
5種常見「假豆腐」
1. 魚豆腐
超市冷凍櫃里的魚豆腐,口感外酥里嫩,咬一口就能迸發出一股濃郁的魚香味兒,無論是在火鍋、麻辣燙還是燒烤里都很受人歡迎。
它的原料是魚糜、澱粉、蛋白粉、鹽等,乍一聽原料沒什麼問題,但其實市面上大多數的魚豆腐都有一個隱性的雷點——鹽含量超高。
每100克魚豆腐能有600毫克以上甚至1000多毫克的鈉,這樣「有滋有味兒的魚豆腐」吃5、6塊就佔用了一天一半的鈉限量。所以,雖然魚豆腐味道鮮美,但不建議多吃。
2. 千頁(葉)豆腐
千頁豆腐里確實有豆,它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分離蛋白、澱粉、食用油以及少量凝固劑、增稠劑。曾有傳言說它「添加劑多、不健康」,其實是片面的。
首先千葉豆腐的添加劑都在安全範圍內的可食用添加劑。
其次蛋白質含量和豆腐差不多,區別就在於千葉豆腐少了點鈣質和大豆卵磷脂等成分,多了點澱粉、鹽和糖。
最後就是大家最擔憂的熱量問題了,千葉豆腐確實熱量較高,但為此把它歸為發胖的元兇就有點過分啦!
3. 日本豆腐(玉子豆腐)
日本豆腐滑嫩鮮美,它的原料和豆子沒有一點關係,只是形似豆腐而得名。那說到名字,「日本豆腐」又和日本有啥關係呢?它起源於日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引入中國,日本人將其稱為「玉子豆腐」,日語中的「玉子」(たまご)就是指料理後的熟雞蛋。
日本豆腐以雞蛋、水為主要配料,添加鹽、凝固劑製作成的,是非常優質的蛋白來源。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它的配方里或多或少都加了鹽。
圖:某品牌玉子豆腐營養成分表
像上面這款玉子豆腐,鈉含量高達每100克871毫克,相當於每100克3.5克鹽,所以我們購買的時候一定要選鈉含量較低的。
4. 杏仁豆腐
杏仁豆腐很像是甜品,它色澤潔白、口感滑膩,其中的杏仁又是一個不錯的堅果,聽起來就很健康了……錯,停止對這個食物的「美好幻想」!
其實市面上的杏仁豆腐有的大多只用了杏仁粉,且在配料表裡排在很後面,而還有一些用的則是杏仁替身(杏仁香精),真正的主料是糖、煉乳或氫化植物油、奶油、澱粉和膠類等等。這一大坨下肚,身上的脂肪不得噌噌噌地漲啊!所以杏仁豆腐作為零食偶爾解饞可以,可千萬別天天吃呀。
圖:某杏仁豆腐配料表
5.奶豆腐
奶豆腐可以說是牛奶的濃縮體,通常是用製作奶皮子後的脫脂乳為原料,發酵、排乳清而得。跟乳酪相比,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一個不錯的「偽豆腐」!
看來
這些「豆腐家族」成員
「內在」並不一樣
無論哪種美味
只要適量享受
都是沒問題
編輯:王浩宇
責編:王潤楠
執行主編:徐菁
監審:宋錦峰
參考:三農頭條微信公眾號綜合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官微、科普中國、營養師顧中一、B站用戶@頂級日料等
部分素材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