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貴州日報】
5月11日,記者獲悉,近日,《貴州特色食品花溪牛肉粉》及第1至5部分(米粉、牛肉、湯料、煳辣椒、酸菜)共6項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系列團體標準對花溪牛肉粉的術語定義、加工製作、感官要求、理化指標等進行了全面規範,為花溪牛肉粉打破地域壁壘,實現產業標準化、規範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標誌著花溪牛肉粉產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術語定義方面,該系列標準明確規定花溪牛肉粉是按花溪地區傳統加工工藝,以米粉、牛肉、湯料為主料,搭配煳辣椒、酸菜等特色配料製成的預包裝牛肉粉,並根據食用方式分為水煮型和沖泡型,前者需水煮熟制食用,後者用≥85℃熱水沖泡即可食用,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原料要求上,該系列標準對大米、食用澱粉、牛肉、食用鹽、油脂等原材料做出嚴格規定,從源頭保障產品品質。感官要求方面,要求成品色澤固有且均勻、無霉斑,形態口感均勻平滑、柔韌有彈性,具有獨特的酸辣風味、無異味且無雜質,確保每一碗花溪牛肉粉都能呈現出最佳的視覺和味覺體驗。理化和微生物指標也作了精準規定,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此外,該系列標準兼具精細化與科學性。以湯料包製作環節為例,就能深刻感受到此次標準的嚴格與精細。湯料包製作要求精選鮮(凍)牛肉、牛肚、牛筋、牛腸、牛骨等為原料,經預處理、清洗、配料、加水熬制、過濾、濃縮或不濃縮、冷卻或不冷卻、包裝、殺菌、冷凍或不冷凍等工藝製作而成湯料,以適配不同儲存和運輸條件,最大程度保留湯料鮮香醇厚,保證花溪牛肉粉的獨特風味。

「花溪牛肉粉是貴州極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憑藉獨特風味和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其製作技藝入選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貴州的『美食名片』。然而,行業由於缺乏標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規模化發展。」
貴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結合實際工作情況,該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整合運用標準、質量工具箱,充分發揮貴州省特色食品產業促進會作用,組織相關專家和花溪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多次深入貴州花溪牛肉粉產業發展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等重點龍頭企業,聚焦花溪牛肉粉產品及米粉、牛肉、湯料、煳辣椒、酸菜等原輔料,全力指導企業開展團體標準研究制定工作。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由貴州花溪牛肉粉產業發展經營集團有限公司主導,貴州省農科院、貴州粉龍王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順利完成了該系列標準的編製工作。
記者了解到,此系列標準的落地實施意義重大。相關專家表示,標準的實施將有效提升花溪牛肉粉的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推動產業向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同時標準化生產將進一步帶動大米種植、辣椒種植、黃牛養殖、電商消費等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推動「小特產」邁向「大產業」,助力「黔貨出山」和鄉村振興,花溪牛肉粉將以更穩定的品質、更鮮明的品牌形象走向全國,為貴州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花溪樣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龍 瞿浩然
編輯:任詩音
統籌:胡銳 吳一凡
編審:劉丹
更多新聞
分享熱點,請點亮「推薦」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