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為啥要少吃白菜和蘿蔔呢?這是因為不管是蘿蔔也好,白菜也罷,都是冬季的時令蔬菜,而到了春天,這些蔬菜不僅是過季的食物,經過一冬的儲藏,無論是水分和營養都大打折扣。所以,建議中老年人,開春後要少吃白菜蘿蔔,多食「春5鮮」,平安順利入春。
開春後:多食「春5鮮」
1、韭菜
韭菜被譽為春天陸地「第一鮮」,不僅營養豐富,拿來做餡包包子、餃子那可是相當的美味。其次,韭菜屬於百搭性的食材,無論是與蔬菜、肉類還是海鮮組合都不錯。
分享食譜:韭菜炒海腸
食材:韭菜、海腸、蒜、鹽
做法:首先,把海腸的一頭切開,用刀背順著沒切開的一頭擠壓到另一端,這一步主要是把海腸的內臟和肚中的沙子擠壓出來,然後切成小段,用水沖洗乾淨,接著入沸水焯水,大約焯水10秒鐘立刻撈出備用。
熱鍋涼油,先放入蒜片熗鍋,炒出香味後放入韭菜,加入適量的鹽調味。等韭菜剛炒至微微變軟時,加入海腸,翻炒均勻後即可出鍋。
小貼士:海腸的營養更為豐富,素有「海中人蔘」的美譽,而且也被譽為「海中第一鮮」,二者炒食,既營養又美味。
2、豆芽
老話說得好:春吃芽,夏吃瓜。開春後吃豆芽無疑是最應季的吃法,豆芽營養豐富,口感脆嫩,尤其是豆芽還被譽為是「如意菜」,常吃寓意事事如意。
分享食譜:豆芽炒粉條
食材:豆芽、粉條、韭菜、洋蔥、紅甜椒、姜、生抽、蚝油、白鬍椒粉、白砂糖、香油、雞精
做法:首先,韭菜切段、紅甜椒切絲,洋蔥去皮後切絲,姜切片,粉條放入熱水中燙軟備用。熱鍋涼油,先放入紅甜椒、洋蔥、薑片,炒出香味後加入粉條,接著加入2茶匙生抽,1茶匙蚝油,少許的白鬍椒粉和白砂糖,加入少許的清水,蓋上鍋蓋燜一會,然後加入豆芽,翻炒至豆芽斷生後,加入適量的雞精和香油,翻炒均勻後即可出鍋。
3、春筍
春筍也屬於春吃芽的一種,說白了,春筍就是竹子的嫩芽,長大之後就是竹子了。春筍屬於高植物蛋白、低脂肪、多粗纖維的營養食材,春天常吃益處不小。
分享食譜:油燜春筍
食材:春筍、蔥、生抽、老抽、白糖、雞精
做法:春筍去皮後切塊,放入鍋中焯水後撈出瀝水備用;熱鍋涼油,先放入蔥段炒出香味,然後加入筍塊,接著加入3茶匙生抽,1茶匙老抽,少許的白糖,再加入一大勺清水,蓋上鍋蓋等湯汁濃稠時,加入少許的雞精,翻炒均勻後即可出鍋。
4、薺菜
薺菜被譽為「靈丹草」,不僅味道鮮美,營養也十分的豐富。而開春之後,薺菜長出嫩嫩的芽葉,是口感最佳的時刻。其次,薺菜適合多種做法,既可以做餡,也可以煲湯、涼拌等等。
分享食譜:薺菜拌豆乾
食材:薺菜、豆乾、小米辣、生抽、白糖、鹽、香油
做法:首先把薺菜洗凈焯水,撈出後攥干水分,然就切成小段備用;豆乾切丁與薺菜放在一起,加入2茶匙生抽,半茶匙白糖,少許的鹽和香油,攪拌均勻後裝盤,最後,撒入辣椒圈點綴一下即可。
5、茼蒿
茼蒿自古便被譽為「皇帝菜」,脆嫩爽口,氣味芳香,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多種維生素、胡蘿蔔素以及微量元素;尤其它的胡蘿蔔素含量,遠超一般的蔬菜,是黃瓜、茄子的15至30倍。
分享食譜:肉沫茼蒿
食材:茼蒿、豬肉、蔥、姜、蒜、生抽、蚝油、澱粉、料酒
做法:茼蒿洗凈後切成小段備用;豬肉切成肉沫後放入碗中,加入少許料酒、生抽以及澱粉,抓勻後腌制1-分鐘;熱鍋涼油,先放入肉沫炒至變色,然後放入蔥姜蒜煸炒出香味,接著再加入茼蒿,炒至斷生後加入適量的蚝油,一點點溫水,翻炒均勻後即可出鍋。
——老於說——
開春之後,萬物復甦、柳綠花紅,冰雪也開始融化,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除了飲食上要有所調節,也可以適當的在戶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讓身體感受四季的變化,這樣更有利於身體健康!我是饞嘴老於,感謝大家的觀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