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在選購一些「消耗品」時,會下意識得觀察產品的保質期,然後再規劃一下自己要買的數量和使用時限。
這就導致不少人在挑選白酒時發現:酒瓶上居然只標記出來了白酒的生產日期,關於「保質期」的說明,半個字都沒有?
於是就有了「白酒沒有保質期,只會越陳越香,想存多久就存多久」的說法,再加上市面上的「老酒」一直都是升值、高價珍藏的狀態,所以不少人就認定白酒不會國企,並且紛紛加入了「藏酒」大軍。
對於這種現象,筆者專門去諮詢了一位藏酒行家,一番交談之後才清楚,想要「存老酒」一定要搞清楚3點,別手欠,輕鬆存放15年。
第1點:白酒到底有沒有保質期?
如今市面上的白酒,大多都沒有標註保質期是因為當酒精濃度超過10度時,產品本身就具備了一定「消毒滅菌」的作用,所以一般密封的情況下,酒瓶中不會滋生細菌。
而對此,國家在相關文件中也是明確規定了,酒精含量在10%以上的酒類、飲料、固態食糖等產品,允許免除標註保質期。
所以說,日常飲用的白酒在一定程度上是屬於自帶「消毒」功效,不會因細菌而變質,但一定要注意是「密封環境」,酒精自帶揮發性質,度數降低到一定程度後,就不能確保不會變質了!
第2點:哪種白酒可以適合長時間存放?
①純糧酒
存酒過程中,白酒會出現口感和香味的變化,是因為純糧酒中的一些風味物質仍在繼續發酵和優化。
而勾兌酒中純糧酒的比例太少,甚至沒有,即便是珍藏100年,口感上面也不會有任何提升,最後只能算得上「年份酒精酒」,毫無價值。
②50度左右的高度酒
因為在長期存放的過程中,白酒雖然酒質提升了,但酒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損耗(揮發到瓶內空氣);如此一來老酒是成了,但度數過低保質時間也越短,所以高度數的選擇依舊是為了增長存放的時間。
③品質過硬的醬香型或者濃香型白酒
相對於其他香型來說,這兩種白酒的特點正是「口味重」。
經過長時間的儲存,酒分子們會通過聚合反應使得酒體更加醇熟,所產生的「陳香」更是老酒的點睛之筆,而對於其他香型的「清淡」口感來說就是背道而馳了。
第三點:如何存放最合適?
①密封保存:
防止因為運輸而導致「不易察覺」的漏酒情況,在存酒之前可以使用保鮮膜、生料帶在瓶口處進行密封;或者使用「酒杯+熱封膜」組合將整個酒瓶重新包裝。
②合理選址:
一定不要選擇「土埋」!藏酒講究溫度固定在20℃左右,要選擇相對乾燥且避免太陽直射的地方,長時間的「高溫、潮濕」都會引起變質。
③靜置擺放:
存酒要靜得下心,不要「常拿出來看看」,酒瓶經過晃動,酒體分子便會活躍,不利於自然老熟,而且是影響口感的最大因素。
這也就是一般網購回來的酒,為什麼靜置兩天,會比當天打開的口感更好的原因。
其實,日常想喝口感好的老酒也不需要專門買回來之後,再等上三五年。
如今市場上白酒品類多樣,許多酒廠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在出廠前就先進行了年份窖藏,為的就是提高酒質和陳香,讓大家第一時間就能品嘗到老酒的質感。
比如下面這款貴州老酒廠釀製的醬香型白酒就不錯,100%純糧,而且價格也才百元左右,都是當地老酒友們日常口糧的第一選擇。
風雲醬父 封藏
這是款優級坤沙酒,產自貴州醬酒天然產區,嚴格依照古法12987工藝進行釀製,從下沙到出酒,光是釀造周期就需要一年時間。
其酒質創造人更是當年發現「醬酒的三大典型體」,被白酒圈譽為「醬香之父」的李興發,他擔任茅台酒廠廠長時,所釀製出的茅台酒曾被拍出3000萬之高的天價。
此酒甄選貴州特色紅纓子高粱,經過多輪次高溫蒸煮,掐頭去尾之後,選取第7個輪次的基酒進行5年的封壇,待酒中的醛類物質完全分解後,再開壇與12年老酒完美勾調。
酒體晶瑩剔透,開瓶醬香馥郁,抿上一口濃濃的糧食香瞬間在口中散開,優雅細膩,不辣口不刺喉,中段味甘,有淡淡的花果香縈繞在唇齒之間,讓人喝著十分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