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是釣鯽魚旺季的開始,可以持續到初冬階段,一般等到小雪節氣之後,氣溫變得比較寒冷時鯽魚才會退回到深水中,開始變得難釣。晚秋初冬階段,在選擇釣位時不用釣深,比較建議釣各種有障礙物的淺水,比如水草區域,橋墩附近,水中有樹樁樹枝的地方,或者河流的灣子,水下有石碓等等地方。朝向最好向陽,風向最好避風。選擇合適的釣位,其實用餌比較簡單,因為鯽魚食譜廣,而且晚秋階段水溫不算低,葷素餌料均可,而且大鯽魚更傾向於進食素餌。
一、葷餌
比較常見的葷餌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蚯蚓、紅蟲和白蟲,雖然都是葷餌,但是所用的時機和場景有較大的區別。蚯蚓最為常見,俗稱萬能釣餌,其實基本只適合釣鯽魚和黃顙魚,只在春秋部分階段能釣到鯉魚。蚯蚓的好處是適合大小水面,部分農村野河或者較小的池塘,裡面食物比較豐富,商品餌不給力,蚯蚓一定是比較好的選擇。蚯蚓還可以蘸粉,拌丁香油,這樣更加誘釣一體,在晚秋初冬階段,都比直接使用蚯蚓要好一些。
紅蟲在高溫下很難運輸,所以氣溫轉涼的時候才比較容易買到。野釣鯽魚,建議購買一點公蟲,雖然價格更高,但是其實用量不大,總體成本並不高。公蟲的好處是掛鉤比較方便,而且活性比較足。在一些河流中釣鯽魚,一條公蟲釣一條鯽魚。紅蟲是搖蚊的幼蟲,公母之分其實是品種不同而已,對鯽魚來說,這是比蚯蚓更常見的食物。白蟲最適候深秋階段使用,味道相對清淡,但是顏色是白色,更容易被鯽魚發現。不管是釣草,還是釣淤泥較多的藕塘,釣到的往往都是體型較大的鯽魚。
二、素餌
其實更建議在晚秋階段使用素餌,雖然味道更加清淡,但是魚的體型越大,越是需要更多的食物,對食物本就稀少的自然水域來說,食物來源相對豐富的素食,才是大體型魚類更可能找到的食物。所以大鯽魚跟小鯽魚是不同的,會更傾向於進食素餌。素餌主要有米飯粒、灰面餌、蠶豆粉這三種,特點都是成本很低,用量很少,方便走釣和逗釣,一定程度也能減少雜魚鬧鉤的情況出現。三種餌料白色或者黃色,在淺水弱光釣點更容易被鯽魚發現。
晚秋的灰面配方,可以直接用雞蛋液加麵粉就行,不加其他任何東西,調成糊狀之後,藉助去掉針頭的注射器來上餌;蠶豆粉可以加水調成粘稠的糊狀,用魚鉤的鉤尖挑一點,然後捏在鉤尖上就行。蠶豆粉號稱釣鯽魚的素餌之王,這裡使用的是生的蠶豆粉。味道濃郁,粘性極佳。蠶豆粉建議自製,出門之前研磨20顆足夠一天使用,因為這東西放的時間久了味道會變淡。米飯粒可以直接掛鉤,也可以加曲酒、丁香酒、蜂蜜少量,攪拌之後冰箱至少隔夜,讓米飯粒味道充分吸收,並且蒸發部分水分,這樣的米飯粒軟硬適中,釣到的都是大鯽魚。
如果使用商品餌,建議使用香味的,比較推薦麥香一類的穀物香餌。如果雜魚數量不多,拉餌能夠到底,那就不搓餌,因為拉餌的狀態和形狀都更好一些。可以加5%的酒米,增加餌料比重,這個比重不會影響拉餌。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