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民營經濟促進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對於穩定預期、振奮信心、凝聚力量,激發民營經濟發展動能,具有重大和深遠意義。央廣網推出「民營經濟新觀察」系列報道,通過權威政策解讀、跨領域專家訪談、典型企業案例等,透視法治力量如何破除隱性壁壘、激活創新動能、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穩步前行。
央廣網濟寧5月24日消息(記者程立龍)初夏時節,在山東神力索具鍛造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工業機器人靈活揮舞著手臂,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公司董事長杜大平剛剛回到位於濟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辦公大樓,談到剛剛參加的國際石油天然氣展覽會,他興奮地說,「本屆展會上,我們和多個國外客戶達成合作意向,進一步拓展了公司全球市場布局。」
加快技術突破 以發展定力應對環境壓力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山東民營企業以多元化布局和技術創新為突破口,以韌性和應變能力,探尋破局之道。
神力索具是中國高端出口索具產品的代表性民營企業,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船舶港口、油田礦山等場所。杜大平指著樣品介紹,「這是最新研發的120級索具,意味著每平方毫米抗拉強度為120千克,是目前世界索具領域最高級別的代表產品,也是技術難度最大、指標要求最高的索具產品。」從80級到100級,再到目前推向市場的120級吊索具,神力索具產品市場佔有率穩居世界前列。
談到企業對美出口時,杜大平表示,「這次關稅調整對企業影響有限,一方面美國市場占公司出口額的5%左右,我們的產品還廣泛應用在歐盟、中東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另一方面,過硬的產品是我們最強的競爭力,好產品到哪裡都有好市場。」
杜大平(右一)正在向客戶介紹產品(央廣網記者 程立龍 攝)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神力索具近年來先後投資建成了多條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鍛造生產線,並配備了先進的檢測設備。隨著科研能力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提升,公司生產的索具產品已通過歐盟CE、德國TUV產品質量安全認證以及挪威DNV·GL認證,這些權威認證為公司產品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山東鑫諾食品公司的展示柜上,擺放著各種形態的干蒜製品。「這些脫水蒜粒、蒜片和蒜粉主要用來出口,給國外食品企業做原料供應。」公司負責人杜彬告訴記者。位於山東濟寧金鄉的鑫諾食品是一家以干蒜製品外貿起家的民營企業,產品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數量連續多年位居行業前三。
鑫諾食品公司生產車間(央廣網記者 程立龍 攝)
美國是鑫諾食品公司重要出口市場,約佔公司出口額的30%。面對90天的關稅暫緩期,公司正在按照客戶要求加班加點地生產,「做好的產品,會抓緊出貨」。
多年來,鑫諾食品公司憑藉產地優勢和嚴格的質量把控,贏得了國外客戶的信賴和好評。杜彬表示,作為大蒜生產地,中國有產地優勢,國內優質優價的大蒜產品在全球首屈一指。另外,「我們在產品的質量把控上有獨特流程,通過色選機、X光機和金屬探測機器等先進設備,確保每一批產品都符合客戶高標準要求。」
海外市場之外,鑫諾食品公司還在不斷開拓國內市場。「以前,做出口加工生意的方法很簡單,我只需要滿足下游企業的生產標準,就可以穩定合作;而開發國內市場,面對的是千千萬萬個消費者,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滿足千萬個不同的需求。」杜彬說。如何在諸多不同中尋找「最大公約數」,這是一個技術活。
為此,鑫諾食品拿出大量資金進行研究,創新了食品保鮮技術,產品不添加防腐劑等任何添加劑,便可做到一年以上的保質期。企業在國內率先推出了「零添加」蒜蓉醬等佐餐產品,一經上市便大獲成功,僅在國內的山姆超市每月就賣出10萬瓶。「目前,國內市場份額不斷增長。只要用心生產好產品,不管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就一定會有好銷路。」杜彬信心滿滿地說。
政策持續發力 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好發展環境
「民營經濟撐起了濟寧經濟的『半壁江山』,民企穩則增長穩,民企強則濟寧強。」在濟寧學院科研處副處長高尚君看來,上述兩家企業都位於濟寧,「技術突破有深度、市場布局有準度」是濟寧市民營企業的發展特點。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選擇科技創新不斷增強自身發展的確定性,不斷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不僅在濟寧,山東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是山東發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截至2024年底,山東省民營經營主體總數超過1400萬戶,佔全省經營主體總數的98.9%;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5.1萬億元,占GDP比重51.7%。
山東棗莊,光伏電站連綿不絕鋪設山間,繪就新能源「藍海」(央廣網發 圖片來源:CFP)
近年來,山東一直致力於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和空間。全面落實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讓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的行業、領域、業務。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去年,民營資本首次進入山東核電領域,民資參股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開發比例達到40%。山東還將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公平開放,支持民營企業積极參与「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鼓勵民營企業投身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建設。
5月20日,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從支持參與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加大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方面為民營經濟組織科技創新提供了法治保障。「這是企業的『定心丸』,也是發展的『助推器』,在山東這片以創新驅動為引擎的沃土上,民營經濟的生機活力和創新動力將持續湧現。」高尚君表示。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