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事後看,王者總是低調的。
2024年1月至今,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港股上市的tcl電子股價漲超三倍,在ah所有家電企業中排名第一。
tcl電子市值高增,背後離不開來自慧眼獨具的南向機構投資者的高度認可。
從港股通持股統計來看,2024年初至今,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港股通南向持股比例一路從4.3%升至16.25%,南向持倉總市值也從約2.5億升至約港幣45億。
機構的大舉買入主要是源於tcl電子交出的成績單持續映證了其發展邏輯的有效性:
3月21日,tcl電子發布2024年業績公告。公告顯示,2024年,tcl電子收入為993.2億港元,同比增長25.7%;除稅後利潤為18.5億港元,同比增長123.6%,經調整歸母凈利潤為16.1億港元,同比增長100.1%。
但這還僅僅是tcl電子高光業績的開始。
4月27日,tcl電子公布2025年首季度銷量情況。2025年第一季度,tcl電視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11.4%至651萬台:其中tcl mini led電視全球出貨量約55萬台,同比增幅高達232.9%;tcl全球電視出貨規模持續擴大,疊加產品結構持續改善,電視銷售額也同比增長22.3%。
數據證明,tcl電子的高增長還在繼續。
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tcl電子還推出了一份在資本市場頗具影響力的股權激勵方案。
本次股權激勵授予與公司關鍵業績指標以及激勵對象個人績效掛鉤。其中,公司關鍵業績指標以2024年的經調整歸母凈利為基數,以未來2025年、2026年、2027年的經調整歸母凈利對應基數的增長比率作為關鍵考核指標。以2025年為例,若2025年經調整歸母凈利較2024年增幅達到45%及以上,對應經調整歸母凈利達到23.3億港元及以上,則公司管理層及核心骨幹員工等激勵對象可獲得2025年的100%股權激勵歸屬;若增幅達到25%但未超過45%,對應經調整歸母凈利達到20.1億港元但小於23.3億港元,則可獲得80%歸屬。
這份股權激勵方案高度綁定了管理層及核心骨幹員工的利益,同時對於市場來說,也相當於錨定了未來三年利潤的增長目標,業績目標未來3年仍然接近翻倍。
除此之外,tcl電子還通過真金白銀的派息方案,證明了盈利能力的含金量:2024年,tcl電子的年度派息比例達到了經調整歸母凈利潤的50%。
高增長的股權激勵目標,歷史上的強勁增長,慷慨的派息方案,讓管理層,員工,股東利益完全一致,蛋糕做大成了當下所有人唯一的目標。
順理成章,tcl電子的市值,從年初的160億港元繼續飆升,到了260億港元,升幅超6成。
當前價格的tcl電子,按照2024的分紅方案和2025年的股權激勵目標,股息率仍然維持在3.8%至4.4%之間。假設未來能夠再實現100%的增速,股息率仍有翻倍可能,這樣的股息率在優質資產荒的今天,頗具吸引力。
與這份股權激勵同期的貿易環境不確定性相比,tcl電子通過高增的業績數據和明確的目標,對未來增長表明了態度:環境的不確定性,並不會改變tcl電子的增長邏輯,tcl電子未來3年仍將在高速發展的路上。
《錦緞》分析,tcl電子的價值增長邏輯有三,而機構投資者們正是看準了這些邏輯,才敢於重金押注tcl電子。
01 tcl電子的增長邏輯之一:周期熨平
事實上,在2024年前,市場對於顯示賽道的高周期性有著自己獨特的顧慮。
眾所周知,面板在黑電賽道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在電視生產中,面板價格佔整體成本約五成。而歷史上面板恰好是這樣一個價格高波動,長期價格周期難以熨平的產業。
當面板產能處於爬坡期時,如果下游對面板提貨的需求降低,那麼面板廠就需要被迫降價被動去庫存;反之,面板廠就會大幅提價,以年為周期的面板價格波峰波谷往往給處在下游的黑電產業的生產安排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尤其是當供需面板價格大幅上升時,黑電企業難以完全順價。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跟蹤,歷次黑電終端零售均價增幅,均小於調整後的面板價格漲幅,說明在上游面板價格大幅上漲期間,黑電品牌方無法完全向終端傳導壓力,在低利潤率情況下,黑電行業盈利波動在所難免。
但面板的周期格局在最近三年中有了顯著改變。
隨著中國面板企業的競爭優勢在lcd領域中愈發明顯,產業重心逐漸向中國大陸轉移和集中,以廣州lgd的交割為標誌,今天的中國lcd面板廠家全球份額已經高達70%。
當行業集中度提升,國產面板廠商按需生產,平抑面板周期波動也就成為了可能,而黑電生產商則順理成章的顯著受益於這種格局穩定,下游黑電品牌商盈利能力也就隨之得到穩定,無法捉摸的業績波動風險得到減少,如tcl電子這樣的黑電品牌商,就可以專註產品迭代升級,結構升級,溫和傳導價格到下游。
而由此最直接的一個結果是,黑電品牌商的業績可預見性提升。這也正是從2024年開始,tcl電子擺脫了既有的強周期屬性,業績開始穩定高速增長,估值完成大幅提升的第一個重要原因。
02 tcl電子的增長邏輯之二:mini led賽道的長跑者
在韓企退出lcd,聚焦oled之後,tcl電子等中國企業並沒有盲目跟風,而是堅守lcd,前瞻布局mini led顯示技術路線。今天回過頭看來,這種長跑賽道的選擇帶來了極大的複利價值。
mini led作為lcd技術的延續和升級,tcl電子可以憑藉技術先發優勢及原有的lcd產能基礎,在本輪顯示技術變革中實現巧妙的「彎道超車」。
我們不妨來比較一下兩種技術路徑:
韓企所堅守的oled賽道,結構簡單且形態更輕薄,通過有機材料發光使得色彩飽和,每個像素可以獨立控制,屏幕彎折可塑性好;但同時存在漏光、燒屏等現象,良率更低,成本更高,難以實現滲透率的快速提升。
tcl電子所長期耕耘的mini led技術,能夠有效提高亮度和對比度,並減少暗部區域的漏光現象,實現更好的顯示效果。更重要的是,通過國產化,新材料應用,生產標準化等方式,tcl成功實現mini led降本,進而迅速獲得滲透率的高增,並建立專利體系壁壘。
換句話說就是,採用mini led技術可以在保證出色的顯示效果的同時,製造成本也大幅低於oled,且良率更高,有利於進行大幅推廣。
技術路徑初始的細微擾動,產生積累是具有複利效應的。
2016年,很多主流電視品牌還躊躇於下一代顯示技術發展方向之時,tcl就已準確洞察並堅定選擇了mini led作為確定性的新技術演進方向。
在技術方面,tcl電子擁有全球領先的mini led顯示核心技術體系。截至2025年一季度,tcl電子擁有的mini led相關專利超過240項,全面涵蓋了包括光學部件、模組架構、畫質演算法在內的各個關鍵領域。
2024年12月,tcl電子以萬象分區、量子點pro 2025、伏羲ai大模型等一系列突破性技術,完成qd-mini led技術升級,再次刷新mini led的技術天花板。tcl電子走出了一條令人矚目的「非對稱突圍」之路。
而更重要的是,mini led電視均價是普通lcd電視的1-2倍。以tcl兩款主打的mini led電視和普通lcd電視型號為例,其面板尺寸規格類似,成本最大區別在於背光模組,成本差異在1000元內,但二者售價差距可達到1500元。這意味著mini led技術能帶來更高的利潤空間,使之擺脫價格競爭的泥潭。
除了技術上的「護城河」,國內「以舊換新」政策的東風也成為了tcl電子「中高端+大屏化」戰略路徑實現的重要催化劑。
據中怡康全渠道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mini led市場銷量規模為443萬台,佔整體彩電市場的13.6%,銷量份額對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0.7個百分點,尤其在國補政策推動下,9-12月mini led電視滲透率達到了24.4%,75吋成為了最主流的屏幕尺寸。
再看tcl電子,2024年tcl mini led電視國內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264.7%,佔比同比提升了10.9個百分點達15.3%,而mini led電視出貨佔比的提升也推動了國內出貨均價同比提升了12.4%。
回頭看,國補政策幾乎是為擅長大屏的mini led製造商量身打造的。
國補單件家電補貼上限是20%,不高於2000元,對於消費者來說,在同樣預算情況下,買更大尺寸屏幕電視,能夠用足2000元的補貼,但20%補貼,又正好落在中國廠商mini led路線的價格帶範圍,極大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
2025年國補政策也將延續,這讓中國電視市場尺寸增長的趨勢進一步強化,tcl電子的增長勢頭預計也將保持。
03 tcl電子的增長邏輯之三:以全球本土化應對外圍逆風
根據中怡康全渠道數據,國內電視行業整體銷量為3250萬台,同比微跌1.8%,較去年同期跌幅有所收窄,雖然整體平穩,但是行業進入存量市場這也成了不爭的事實。
對於擁有極佳製造效率的中國廠商來說,出海尋找市場增量是所有人的共識,但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對中國電視廠商的路徑選擇能力又成為了考驗。
一組數字可以證明tcl電子找到了穿透外圍逆風的破局密碼:
2015年,tcl電子海外收入佔比38%;到2024年,海外收入佔整體收入比例已經提升至58%,其中tcl電視海外市場收入佔整體電視業務收入超過68%,整體海外業務收入規模絕對值更達到578億港元,絕對金額相較十年前增長了超過4倍。
在全球電視行業出貨量整體趨穩的環境下,tcl電子全球出貨量增長率明顯優於行業,電視全球出貨量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5.6%逐年增長至 2024的13.9%,目前已穩佔全球前二的位置。
tcl電子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增長,除了進行供應鏈全球化、品牌全球化以及經營全球化之外,更是因為在做這種全球化布局之前,所做出的長期主義考量:能力建設必須走在前面,才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危機,從而在大浪淘沙的激烈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
tcl電子早早形成中國、波蘭、越南、墨西哥、巴西、巴基斯坦等全球產能分布,很多零部件也已經完成當地採購,實現本土產能在全球範圍內的靈活調配,電視的全球年產能超過3000萬台,完全可以敏捷、高效地滿足各地市場需要。
這一長期能力布局化解了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給產業帶來的巨大壓力。
以tcl波蘭工廠為例,2016年中歐班列開通後,從珠三角、成都將面板等零部件運輸至波蘭,貨運周期是海運的三分之一,價格則是航空運輸的五分之一。產品從波蘭生產出貨後,就算運到最遠的西班牙,也只需要四天時間。
其次,按照歐盟法律,如果是進口電視整機,稅率為14%,而以零部件進口+歐盟本地組裝的模式,稅率僅為2%。
除了供應鏈,從營銷的本地化布局層面,為了深耕全球,tcl電子設立了中國、北美、歐洲、亞太、拉美、中東非六個營銷本部,各部門直接向總部彙報,精簡了決策鏈條;在每個市場,都是從品牌、技術、運營、營銷、組織五大維度,全方位的融入當地,用當地人才來運營當地市場。
過去一年,tcl電子在主要市場的營銷和渠道建設,就是體現了這種「紮根」打法。
比如在北美市場,nf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是頂級賽事,擁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大約三分之二的12歲以上人群都是nfl的粉絲。基於此,2023年tcl正式成為nfl官方合作夥伴,並在當年的nfl年度盛宴「超級碗」賽事實現品牌亮相;同時,圍繞nfl贊助,tcl還成為了洛杉磯閃電隊等三支nfl球隊的官方合作夥伴,邀請明星球員justin herbert擔任tcl北美品牌大使,邀請美國家喻戶曉的nfl賽事解說員charissa thompson推廣98吋電視等,並藉助一系列的社區拓展、球員見面會、場館社交等活動,增強與本地消費者的互動,提高tcl在北美市場的融入度。
通過體育、影視、展會等多領域精準營銷,以及全球客戶管理體系的搭建,tcl的營銷效率與品牌價值得到快速提升。
根據omdia出貨數據,過去一年,tcl電視在全球六個區域的市場份額都獲得了明顯的提升。根據 gfk和 circana零售數據,tcl電視在海外近20個國家的零售量排名穩居前三,在美國這個重要區域,保持了前二的市場份額。
通過結果,tcl電子已經證明了,他們已經找到了穿透全球化迷霧的策略,本地化經營、本地化供應鏈、本地化品牌營銷:在4月的逆全球化市場暴跌中,tcl電子迅速收復失地,市值再創新高,就是市場對tcl電子能夠應對貿易壁壘甚至有可能因此受益這一情況的最好理解。
04 結語
在不確定的今天,tcl電子針對全行業面對的問題,給出了堅定且樂觀的答案:本地化經營穿透貿易障礙,堅持研發培養創新生態,打造屬於自己的技術高地。
而從2024年乃至2025年一季度的業績優異表現看,tcl電子不僅做對了選擇,也給了資本市場十足的信心,這才是tcl電子全球高效增長,2025開門紅的重要底層邏輯。
透過優秀業績的表現,tcl電子給資本市場傳達了不僅僅是積極情緒,更是破局高效增長的有效方案。這一切預示著,以tcl電子為樣板的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道路。
從財報表現看,資本市場在tcl電子財報和股權激勵方案中捕捉到的樂觀情緒,恰恰在於tcl電子已經通過「中高端+大屏化」戰略、「硬科技+軟生態」前沿技術應用轉化、全球化能力體系的建設找到了破解這三個難題的方案:通過在mini led賽道建立差異化壁壘,硬技術和軟生態的雙引擎,以及全球供應鏈本地化,tcl電子制定了「凈利額增速>毛利額增速>收入增速」的長期經營目標,朝著「全球化經營的領先智能終端企業」的願景穩步邁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