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擇ESG風險跟蹤第85期|106家公司暴露ESG風險,大有能源子公司因機械致死事故停產

2025年5月第2周,106家上市公司曝光風險事件157起,風險指數196.75,其中治理風險佔37.4%,環境風險佔11.2%,社會風險佔51.4%。聯創股份(300343)、中煤能源(601898)、鉑科新材(300811)、大有能源(600403)、東方集團(600811)、嘉美包裝(002969)、大眾交通(600611)、農業銀行(601288)esg風險級別達到iii級。大有能源子公司因機械致死事故停產、鉑科新材子公司車間中毒事故致2人死亡等重大風險事件值得關注。

5月16日,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有能源」)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義馬煤業集團孟津煤礦有限責任公司於5月15日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導致一名工人死亡。初步調查顯示,事故是由於採煤機割煤期間碰到鑽桿,鑽桿彈射導致工人受傷,後經搶救無效死亡。該煤礦的核定產能為120萬噸/年,占公司總核定產能的7.84%。目前,孟津煤礦已停產,公司公告稱復產時間不確定,因此影響」暫時無法預測「。

5月15日,惠州市政府官網刊發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針對鉑科新材下屬子公司車間中毒致死事故的掛牌督辦函。鉑科磁材是上市公司鉑科新材生產基地之一,鉑科新材方面尚未就此事發布公告或公開說明情況。4月28日20時48分許,惠東縣大嶺街道惠州鉑科磁材有限公司(簡稱「鉑科磁材」)廠房二造粒車間發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致2人死亡。5月9日,惠州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針對該事故調查處理的掛牌督辦函,要求涉事工廠所在地惠東縣人民政府迅速組織成立事故調查組,準確定性事故性質,及時提交初步調查報告。

兩起致死事故令人痛心,又給安全生產和生產安全敲響警鐘。企業在快速發展或追求效益的過程中,必須對安全生產的底線保有足夠的敬畏。從煤礦到新材料,不同行業面對的安全風險不盡相同,但底線意識必須築牢。追求效益更要匹配安全投入,提高效率更要堵住管理漏洞。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建立在安全的地基之上。企業需要建立現代安全管理體系,通過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將被動應對轉為主動防控。員工職業安全意識提升與培訓需要疊加技術裝備投入,搭建多重安全風險防範機制。以體系化思維整合管理、防護與溝通,通過「技術+制度+文化」的多維干預,實現從「零事故」到「零隱患」的進階。

此外,安全生產事故往往帶來停產停業、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等後果,事關利益相關諸方。安全事故發生後,企業要積極做好相關方的信息溝通。透明化信息披露不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體現,有助於重建公眾信任並推動行業整體進步。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