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南向資金為何大幅流出?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金髮布研報稱,本周南向資金轉為流出86.9億港元(vs. 上周流入72.7億港元),日均流出17.4億港元(vs. 上周日均流入18.2億港元)。其中,周一凈流出185.3億港幣,為2021年2月以來最大單日流出。個股層面,增持最多為建設銀行(00939)、中國銀行(03988)與招商銀行(03968)等,但減持騰訊、小米集團與中芯國際等。

中金主要觀點如下:

4月中旬以來,南向流入明顯放緩,近期甚至轉為凈流出。例如,本周流出86.9億港幣,創2024年2月初以來最大單周流出,5月至今流出14.2億港幣,也是2023年6月以來首次月度流出。

南向近期流入放緩甚至轉為流出的可能原因包括:1)市場情緒修復到位,部分投資者獲利回吐;2)此前強勁的流入反而有些亢奮和透支,尤其是過度強調「南向定價權」,且南向流入主力是個人和交易資金,易受情緒和市場本身影響;3)港股配售激增,以及部分龍頭個股業績不及預期;4)公募業績比較基準新規,可能引發情緒波動。截至一季度,內地主動偏股基金港股持倉為30.8% vs. 比較基準中港股相關指數權重均值16.5%,約70%的基金較基準超配港股。

上述變化也印證了此前的分析。3月以來,南向資金成為港股資金面的主力,其中又以交易和被動資金(個人)為主,但作為機構的公募與保險等的「子彈」可能並沒有想的那麼多。測算後續年內相對確定的南向增量約為 2,000-3,000 億港元,全年累計流入8,000-10,000 億港元左右。

往前看,長期配置價值仍在,但短期有波動也屬正常。此外,主動權益公募佔南向僅9.6%,且如果依然被視為有alpha機會,也未必一定引發大幅調倉。

外資方面,epfr口徑(截至本周三):

主動外資流出擴大,流出a股1.0億美元(vs. 上周流出0.4億美元),流出港股和adr 3.3億美元(vs. 上周流出1.2億美元);流出較多的為專註中國與新興市場等類型基金。

被動外資加速流入,a股流入4.0億美元(vs. 上周流入2.6億美元),港股和adr加速流入12.3億美元(vs. 上周流入3.7億美元),流入主要是專註中國與新興市場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