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地方的兩個人,繳費基數年限及個人賬戶都相同,因為職工的繳費標準是24%,靈活就業的繳費標準是20%,平均繳費指數之和也不一樣。24%的繳費指數和要高一些,養老金肯定就會多一點。這個就是去社保中心的櫃檯,也問不出來,恐怕要到養老科的專櫃去問了。
曾經給一個北京的網友計算過,他的繳費年限是37.83年,我的繳費年限是37.42年,他的視同繳費12.75年,我的視同繳費是13.5年。他企業繳費84個月,平均繳費指數0.46多一點,我的企業繳費是107個月,平均繳費指數是0.73多一點,不論是視同繳費的年限,還是北京G實際的繳費,我的數據都要比他高一大塊,
失業之後人家都是派遣公司24%的繳費,我失業之後只有2年是靈活就業,其它時間都是4050人員的繳費。
他G視同+G實際+派遣公司的繳費(都是下限),他的繳費指數和加了20分多一點。
我的G視同+G實際+4050人員的繳費(都是下限),我的繳費指數和加了19分多一點。
如果沒有派遣公司的繳費加分,他的繳費指數和的最高加分也就是10分左右一點。派遣公司217個月的繳費,給他的Z實指數增加了0.026。別小看這Z實指數0.026,這個指數給他的養老金每個月帶來增加76.21元的收入。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財經分類視頻推薦
-
3:11
-
1:07:19
-
39:24
-
1:13:12
-
49:29
-
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