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五糧液之都」搶抓新能源風口

說起宜賓,你可能沒感覺。說起五糧液,無人不曉。

宜賓不滿足於只是作為「五糧液大本營」為人所知。在四川,省會城市成都gdp超過兩萬億,是斷檔領先的領頭羊。除成都以外,宜賓與綿陽則是四川的區域經濟強市。2024年,宜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5.76億元,首度跨過四千億大關,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

宜賓是長江上游的重鎮。在「長江大保護」的時代背景下,宜賓要發展,必須先考慮生態因素的制約。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年宜賓第二產業增長5.4%,規模以上工業比上年增長7.4%。其工業用電量增速、貸款餘額增速等反映發展潛力的核心指標連續領跑全省。

布局新能源汽車等風口產業,是宜賓成為工業強市的原因之一。

此前,吉利與戰略夥伴寧德時代攜手,將總投資超過60億元、年產能25gwh的「時代吉利」動力電池項目落戶宜賓。動力電池產業作為宜賓的標杆產業,已集聚120餘個產業鏈項目,涵蓋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關鍵環節,形成全國最完備的產業生態。

吉利在宜賓的產業布局深度融入國家戰略。在動力電池領域,自主研發超快充磷酸鐵鋰電池、神盾短刀電池等核心技術,以全球領先的續航與安全性能重塑行業標準;此外,還將依託全球研發網路,加速宜賓智造升級,推動產品進軍東盟及歐洲市場。

以長江經濟帶為紐帶,很多像吉利這樣來自長三角的企業落戶宜賓。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城市,上海與宜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除了產業上的合作,還有金融上的支持。25日,宜賓市長三角投資推介會在滬交出亮眼答卷:130個簽約項目攬金493.3億元,其中基金項目18個(82.9億元)、長三角區域項目41個(206.62億元)。

搶抓風口,瞄準產業鏈項目,宜賓逐步實現動能轉換。

宜賓引進上海的「獨角獸」企業西井科技。西井科技最初以正向自研無人駕駛重卡而聞名。結合五糧液產業鏈的物流需求,其在宜賓打造定製化智慧集裝箱運輸方案,探索新能源整車製造本地化,推動宜賓從「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向「綠色智慧物流樞紐」升級。

西井科技在宜賓的產業將圍繞電池包研發與生產、換電站網路建設、智能集裝箱製造等領域,落地在宜賓高鐵南片區。其自主研發的q-truck無人駕駛商用車,搭載了5分鐘無人側換電技術,已在全球多個港口實現商業化運營。未來還將與相關企業聯合研發適配不同場景的電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