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政策多維煥新 30項舉措促內生動力

中國政府發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從八大方面聚焦核心矛盾,30條政策舉措彰顯頂層設計新思路。
「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被置於《方案》首位,其中第一項措施就是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中國國家發改委表示,與以往政策相比,此次《方案》著力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大了需求側的政策力度。
此外,《方案》首次在促消費文件中強調「多措並舉穩住股市,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努力穩定消費預期、強化消費信心。
在中國政府提出的「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中,「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兒補貼制度」也是焦點話題之一。
事實上,育兒補貼已經成為各地提振消費配套政策的核心方向。截至2024年,23個省份探索實施生育補貼制度,相關措施主要包括生育津貼、育兒補貼、托育補貼、稅收減免、購房補貼等。隨著《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的啟動,補貼政策的穩定性將得以保證。
育兒補貼政策可以提振國內生育率、改善人口結構,還會通過降低家庭生育成本強化消費動能,並通過刺激母嬰消費和托育服務等需求,帶動相關產業鏈增長,促進實體經濟復甦。
近期,大疆和美的等知名大廠「強制晚9點下班」、「被老闆催著關燈下班」等資訊頻頻登上熱搜。
事實上,從2024年下半年起,中國高層就高度關注「內卷式」競爭,多次部署「反內卷」工作,要求綜合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在此次中國政府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保障休息休假權益」被列為「消費環境改善提升行動」的第一條措施,受重視程度之高顯而易見。大廠帶頭「反內卷」和「強制下班」只是一個開始,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加入,消費市場的新風貌值得期待。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要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開展「人工智慧+」行動,促進「人工智慧+消費」,加速推動自動駕駛、智能穿戴、超高清視頻、腦機介面等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應用推廣,開闢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將強化消費品牌引領,打造更多中國服務品牌;支持開發原創知識產權品牌,促進動漫、遊戲、電競及其周邊衍生品等消費,開拓國貨「潮品」國內外增量市場;推進首發經濟,鼓勵國內外優質商品和服務品牌開設首店、舉辦首發首秀首展。
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年內乃至更長期的消費增長值得期待,貨幣政策的加持也備受關注。
本周,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紛紛宣布維持利率不變,其中,中國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已經連續5個月維持不變。不少評論指出,截至2025年2月份,美國國債收益率有所下行,但中美依然存在大約3%的利差,是當下中國調整貨幣政策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中國經濟運行良好,特別是股市表現不錯的情況下,貨幣寬鬆動力有所減弱。
接下來,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依然會兼顧多重目標,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注重防風險,還要破解中美利差、銀行利差等國內外約束,合理平衡貨幣政策總量、結構、利率、匯率等方面,形成政策組合拳效應。
相比之下,各界普遍預判短期內降准概率較大。鑒於財政靠前發力,政府債券發行有望加快,需要降准提供流動性支持,最快未來1-2個月就有可能降准。
有分析強調,為儘快扭轉通脹預期,中國貨幣政策不應該過於考慮外部影響。在政策工具和空間充足的情況下,降准降息宜早不宜遲,否則,貨幣寬鬆效果會大打折扣。
來源:中國深度財經
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