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收評:科指大跌3.39%失守6000點,內房股與物管股普跌

港股三大指數午後跌幅持續擴大,恒生科技指數大幅收跌3.39%表現最弱,再度失守6000點關口,恒生指數、國企指數分別下跌2.23%及2.33%,繼昨日恆指、國指雙雙刷新階段新高後市場出現回調行情。

盤面上,大型科技股午後跌幅擴大明顯,百度跌5.44%,京東、快手跌近5%;大金融股(銀行、保險、券商)、中字頭股等權重表現低迷,尤其是內險股跌幅較大;3月lpr維持不變,內房股與物管股普跌,互聯網醫療股、電信股、餐飲股、體育用品股、半導體晶元股、家電股、蘋果概念股等紛紛走低。另一方面,倫銅重回1萬美元大關,銅業股領銜有色金屬股上漲,車企扎推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汽車股持續上漲,比亞迪股份、零跑汽車盤中均創新高,港口及海運股逆勢拉升。

具體來看:

科技股大跌,金蝶國際跌超8%,阿里健康跌超6%,地平線機器人、金山軟體、百度、同程旅行跌超5%。

內房股繼續下挫,金輝控股跌超7%,中國金茂跌超5%,雅居樂集團、融信中國、碧桂園、越秀地產跌超4%。

消息面上,3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維持不變。人民銀行公布3月lpr顯示,一年期lpr維持3.1%;5年期以上lpr維持3.6%。

騰訊概念走低,金山軟體、眾安在線、同程旅行跌超5%,閱文集團、創夢天地跌超4%,微盟集團、騰訊控股、阿里影業等跟跌。

手游股跌幅居前,中手游跌超14%,金山軟體跌超5%,創夢天地、嗶哩嗶哩跌超5%,igg、天鴿互動等跟跌。

銅業股大漲,五礦資源、萬國黃金國際漲超3%,中國有色礦業、江西銅業股份、中國黃金國際跟漲。

消息上,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自去年10月以來首次突破1萬美元/噸關口,原因是美國買家爭相在可能徵收關稅之前進口這種關鍵工業原料。自今年年初以來,倫銅價格上漲了14%。儘管如此,相比之下紐約期銅價格上漲了26%,接近歷史高點。這一溢價極大地刺激了貿易商和生產商在任何可能的關稅徵收之前繼續向美國轉移供應。

海運股走強,中遠海能漲超5%,德翔海運漲超4%,樂艙物流、中遠海能、東方海外國際等跟漲。

消息上,長江證券研報指,過去兩年,油運運價整體中樞高,卻旺季不旺。除了實際需求和補庫改善不明顯,「影子船隊」對於油運需求的侵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當前,在俄烏衝突結束和美國對伊制裁趨嚴的預期不斷升溫下,原油貿易格局或面臨重構,油運景氣周期將形成閉環。

藥品股表現活躍,興科蓉醫藥漲超10%,和黃醫藥、三生製藥漲超7%,聯邦製藥漲超5%,信達生物、四環醫藥等跟漲。

個股異動

恆大汽車跌超16%至0.141港元,市值15.29億港元。消息面上,公司昨晚公告,將於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舉行董事會會議,藉以(其中包括)批准一項公告,公布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業績的刊發將推遲至該日期之後,即為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第13.49(1)條規定該等業績的截止日期。鑒於上市規則第13.50條的規定,公司將向聯交所申請其股份自2025年4月1日(星期二)起暫停買賣,以待刊發其2024年度業績。

今日,南向資金凈賣出4.08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滬)凈賣出3.92億港元,港股通(深)凈賣出1551.55萬港元。

展望後市,萬和證券認為,2025年初至今港股及海外中資股市場呈現「短期情緒修復+中長期產業轉型」的雙重特徵,且科技板塊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儘管年初以來市場已積累一定漲幅,但橫向對比全球主要市場,港股估值仍處於低位,疊加流動性寬鬆與科技產業周期上行,中長期配置價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