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大幅凈投放2326億,存單二級市場收益率下行,銀行負債壓力走向如何?

財聯社3月20日訊(編輯 李響)近期,6家國有大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年度同業存單計劃發行規模全部出爐,其中6大行本外幣合計備案額度為10.77萬億元,同比增長30.17%,12家股份行本外幣合計備案額度為10.19萬億元,同比增長20.36%。

「目前大行受去年11月自律機制規範同業存款定價偏高的監管指導,今年年初存單發行規模和利率均出現激增,是銀行體系吸收非銀存款補充負債資金的重要途徑,據了解該部分目前還未納入自律管理範疇」,有銀行資負部人士表示。

財聯社注意到,3月以來同業存單受資金利率偏高及大行負債壓力的雙重影響,收益率持續上行,大行存單收益率一年期和半年期一度上行至2.0%和2.05%,其上行幅度在所有資產品種中表現最快。

國泰君安固收分析師唐元懋認為,從存單一級發行利率高位和短資金趨松背離,反映的是銀行負債壓力剛性,且非銀定期存款可能也出現了「以價換量」。

「目前感受下來就是市場對短端的樂觀程度仍要高於長端,還是基於對上半年降准的預期偏高,存單收益高於國債期間仍會以多頭為主,不過會關注季末存單到期的再投資壓力」,有非銀機構債券交易員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日央行公開市場大幅凈投放2326億元,創下今年自1月24日後近2個月內最大單日資金增量後,存單一級市場發行利率仍在走高,其中國股行6M存單上行幅度均超4bp,但二級市場尤其是7D、14D等短端品種收益率出現大幅下滑。

數據來源:Wind,財聯社整理

在唐元懋看來,存單和短資金的背離短期來看仍是銀行對中長期資金能否寬鬆的不確定性,同時在銀行與非銀間,存款增速放緩和央行中性投放等使得銀行補充負債的剛性壓力仍較大,不過可以看出二級市場中非銀相對「有錢」,貨基大量融出,助力資金趨松。

「目前來看,理財、基金、貨基三類資管機構為同業存單的傳統配置戶,其對同業存單的配置力度與同業存單的利率存在一定的負相關性」,有資管人士指出,若三類資管戶大幅加倉同業存單,通常同業存單利率仍處於下行通道,而當三類資管戶大幅減倉同業存單,則同業存單利率可能存在一定的上行風險,可以進一步關注非銀機構的行為變化。

不過華源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在研報中指出,同業存單利率作為資金利率的一部分,2025年同業存單發行額度顯著擴大,同業存單利率仍有可能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

(財聯社 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