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價狂飆再創歷史新高!雷軍首富寶座曇花一現?大戰一觸即發

今日,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延續強勢,盤中一度沖高至59.45港元,總市值突破1.47萬億港元,刷新歷史紀錄!自2025年初以來,小米股價累計漲幅近70%,年內漲幅更超120%,成為港股科技板塊的「領頭羊」。2月27日,雷軍曾因股價暴漲短暫超越農夫山泉鍾睒睒,問鼎中國首富,但當日股價巨震13%,首富之位僅維持數小時。

3月18日發布的2024年年報成為本輪股價狂飆的核心驅動力。數據顯示,小米全年營收達3659億元,同比增長35%;凈利潤272億元,同比激增41.3%,雙雙創歷史新高!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全年收入328億元,SU7系列交付量超13.6萬輛,第四季度虧損大幅收窄至7億元,產能擴張劍指2025年35萬輛交付目標。

更令市場興奮的是,小米研發投入連續五年加碼,2024年達241億元,同比增長25.9%。未來,AI、機器人、智能眼鏡等新業務蓄勢待發,五年研發總投入預計超千億。

面對小米的高估值,機構分歧激烈:

高盛中金花旗集體唱多,目標價最高飆至73.5港元!高盛認為,小米「人車家生態」布局將打開萬億市場空間,SU7 Ultra新車發布、AI技術落地均為短期催化劑

摩根大通卻逆勢潑冷水,下調評級至「中性」,直言當前40倍市盈率已透支未來增長,估值接近歷史峰值,「驚喜空間所剩無幾」。

股價狂歡背後暗流洶湧。數據顯示,外資近一個月通過滙豐、花旗大舉掃貨超2億股,而南向資金卻凈賣出5250萬股,內資撤退外資接盤跡象明顯。與此同時,空頭持倉規模超百億港元,2月27日單日沽空金額高達55億,多空對決火藥味十足。

儘管小米汽車虧損收窄,但2024年仍凈虧62億元,且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摩根大通警示,市場對電動車業務的樂觀預期可能過於激進。不過,小米總裁盧偉冰已立下「軍令狀」:2025年手機出貨量衝刺1.8億部,市佔率每年提升1%,AIoT生態與汽車業務協同效應或成破局關鍵。

小米的股價神話,既是科技創新的勝利,也是資本博弈的縮影。在智能電動車賽道的「生死時速」中,雷軍能否將市值狂歡轉化為可持續增長?這場萬億市值的豪賭,註定充滿變數。(本文綜合自財報及機構研報,不構成投資建議)